《有警》作为一部警察题材的影片,片头标题一出,自然让人联想到很多香港警匪片,浓浓的追捕气息,配合影片伊始“四岁小男孩绑架案”的重重伏笔,立马抓住了观者的眼球。 且以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会抽丝剥茧告破那宗绑架案,用正义战胜邪恶,用正义获得正义,结果在此之前……似有花开两枝,各表一枝的架势,另一线的情节火速推进,毫无拖沓之势。 一个“呆若木鸡”的眼神,换一句“是你”,故事性十足,电光石火,噼啪作响。警花与修车小工之间藏着什么往事?光说引人入胜不够,得用两字形容“有戏”。 画面一转,近镜头停在一位老者茶馆品茶。远镜头随着一句“抓小偷”由模糊至清晰。老者头一偏,画面极具带入感,而那一声紧过一声的“站住”又牢牢锁住了观者的耳与心。 后一幕,小巷深处。男主角王晶一件破T恤,一双脏跑鞋,一头卷发,配上邪邪的笑,将小人物的诙谐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女主角一身正气,目光严肃,毫不留情,甚至有些不近世故。这是他们第一次交锋,男主角的数度“戏谑”,看似不善,倒也无伤大雅。他言语“轻佻”,那么内心呢?看见的“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好人追捕坏人,世界终于平和。这样的桥段已然落俗,聚拢不了人心。本片恰反其道而行之,用“诙谐”聊聊“正义”。 这是情节设计的亮点,也是人性的探索。我们当初假设的好与坏,会不会在冗长的时间里黯然失色。了解一个人,光凭眼睛与耳朵,足够吗?会不会恰好因为你的吊儿郎当,改变了某件事的走向?这一切,都是影片剥去故事本身,想带给观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片继续推进,女主角走到另一家店,修车。细节铺成地恰到好处,忽明忽暗的灯光,阴影中的奇怪男子,瞬间拉下的卷帘门……都在说着:这里“有鬼”。 最真实的情节出现了,男主角喜欢多管闲事,这点从之前捡到皮夹被误以为小偷开始埋下伏笔,加之与女主角一段斗嘴。闲是闲,但心是实的。所以这里他涉险进入并营救女主角显得自然合理。 当然,营救过程中,女主角眼神的变化,由恐惧不安到信任依靠,最后把手放在他的手心。这些细节安排得很好,如水到渠成,轻描淡写将男主角的内在性格彰显。 由此开始,“诙谐”隐形,“正义”登场。 至于后面的一场打戏,少不了,也可以说是为“正义”施以浓墨重彩。这是真英雄的出场,退去之前所有的不羁。 最后一幕,基调不变,依然不忘诙谐,男主角举起工具,卷帘门起,警察鱼贯而入。好像拿着火炬的男神,这个动作,代表着态度,就够了。这样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收放自如,也不为过。然又加了一把小小的幽默。 婴儿救出,案中案得以解决,皆大欢喜。 最后一幕,女主角主动走向男主角,一个简单动作的背后,蕴藏着千言万语。 她语塞,但伸出手。 这个动作设计巧妙,寓意深刻。这是重新的认识。是抛开表面对内心的研读。 男主角“邪味”难改,握住手不肯放。 一个收,一个拉,再收,再拉。眼神之间,情绪翻涌。 结果终于此,也是恰好。不会过分突兀或荒诞,然合乎情理。 诙谐也正义,诙谐更正义。 今天,我们聊正义,该换一种方法。那了解一个人呢? 短短《有警》,另辟蹊径,情节简单,然性格鲜明,寓意深远。反观四周,意味深长。着实“有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