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止’导演创作手记
‘风不止’是我在2013年底到2014年初创作的一部家庭伦理短片。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小时候学过的一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讲述的正是孩子与年迈的父母之间并不激烈却细水长流的亲情。由于在美国读书的原因,我便生出了把这样一种将中式的家庭亲情带入寻常美国家庭中的想法。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我决定尝试一些非常规的故事模式,每个搞电影的人都知道冲突乃是故事的根本。但我却想尝试一下将冲突最小化,来讲一个散文诗一般的故事。经过了一个夏天的创作13年九月我完成了‘风不止’的剧本创作。
接下来这部短片正式进入了前期筹备的过程。九月一开学我便找了我的摄影指导Khoi开会,他是越南裔美国人,所以他既有美国人的技术,又能够了解东方情怀的故事。我们最终决定使用16mm胶片拍摄这部短片,虽然使用数字摄影机拍摄会更便宜和方便,但我和Khoi都十分喜欢胶片的质感和对颜色的表现,所以我们决定这次使用胶片来雕刻时光。之后我们一起创作了这部短片的分镜,我们一致认为长镜头是表现这部影片中情感的最好的方式,于是我们定下了一共拍七个镜头。前期的准备离不开一个好制片的统筹,于是我找到了制片小武,我们以前也有过合作,他制定了一套严谨的时间表和预算表。影片的美术指导是小武介绍的一位泰国女生Salema。所有置景的道具基本上都是可以用完拿回店里退的,还有一些二手的道具,这样也着实省了一大笔预算。和演员的排练也是前期筹备最重要的环节,三位主演也都是之前合作过的学校表演系的学生,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演胶片拍摄的片子,而且长镜头又格外考验他们的演技。经过了三四次的排练,终于情绪动作和台词都已经十分完善了。
11月18号,‘风不止’正式开机了。第一天的任务很轻松只有三藩市的汽修厂拍的第一场戏,晚上全组人开车到三藩市北边Sonoma县的Full horse农场,准备第二天一早的拍摄。当晚剧组人员就在拍摄内景的农户家住下,有的睡床,有的睡沙发,还有的只能睡睡袋和充气床。第二天早上四点天还没有亮,组员们便爬了起来把所有的设备都架设到野外准备赶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开拍。
一天的拍摄下来除了一个空镜头以外,基本上都按照计划拍摄完成了所有的戏份。每个人都十分享受拍摄胶片的过程,不同于数字电影的直观和方便,作为导演我并没有使用监视器,而是在摄影机旁想象每一个镜头最终的样子。由于胶片的金贵,每个镜头最多不能拍超过三条,其中又有很复杂的推轨和升降镜头,每个镜头都要经过七八次摄影机和演员合练走位才能最终开机。虽然拍摄的过程胆战心惊,但这种老式的电影制作工艺让我们终于感觉到自己是filmmakers了。当晚日落收工后制片小武亲自下厨做了一桌西红柿炖牛肉作为剧组饭,吃完后组员们就在农舍旁的露天温泉池里吃着西瓜看着星空虽然疲惫但是很满足。
杀青后经过了一个月的等待,所有的胶片都洗了回来并转制为数字素材等待后期处理。由于全片一共只有七个镜头所以剪辑的过程是非常快的,对剪辑师几米也是大材小用了。但几米仍然精心的把控了整个后期流程,并修复了很多前期拍摄时运镜的小不足。‘风不止’有着很复杂的声音设计,混音师都都尝试了很多心里音效包括钟声和流水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于父母的老去。在音乐的选择上由于影片画面与配色深受塔可夫斯基的影响,最终选择了影片‘牺牲’中巴赫的名曲‘Erbarme Dich’。
距影片制作结束已经快一年了,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浓缩在着1500尺胶片里,我想感谢每一个为了‘风不止’付出过劳动的组员,还有我的家人朋友对我的支持和理解,才能让我制作完成这部稍微有些稚嫩和任性的文艺短片。回想起制作这部短片的始末,虽然辛苦但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