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殇》创作手记
我特别喜欢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比喻,他用精美绝伦的塑料
花和现实中的鲜花做比较。现实中的鲜花,碧绿的叶子往往有一些缺损,洁白的花瓣往往有些黑斑,但是,现实中的鲜花却是真正的生命。
我们的作品,就是要拍出这样有生命力的电影,首要的就是要再现一个阶层的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个阶层在中国是如此的广大,他们的生存的艰辛,以及在他们面临生存压力时的内心挣扎。
再现之后的更深的主题就是灵魂的救赎,我们片子的外围和话题切入点可以是社会,但最后焦点一定是个人,我不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天生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的,我们要展现,当灵魂和肉体冲突时,肉体是如何完成灵魂的救赎。
《城殇》拍摄完成的当天,一个剧组却仅剩下了两个人,我和摄影师.走在收工的路上已是夕阳落山的暑假第一天,过完这个假期,大家就将各奔东西,此时此刻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同学们也就是整个创作组的战友们也都已经适应了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我们这个集体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校的名字中暴露了我们对电影的痴迷,我们从中有些是本科毕业重返校园的,有些是辞去工作重回校园的,有些是半工半读的,有些是因为班主任宋崇老师重返校园的,等等.我们就这样相伴了四年在一起创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走过光影中的岁月,镜头里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在影片在剧中描述了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在影片外却记录下我们用敏锐的视角触碰这个世界的痕迹,我们还并不成熟,但是这部作品将会为我们共同打开一扇大门,它通向远方,到达有梦想的地方.
我们在整个创作中感谢我们的院长马麟鸿和班主任宋崇老师,这两位老师无论在创作上还是日常学校协调上都为完成影片为优先考虑,为我们打头阵开先河.因为影片在拍摄地的选择上我们花费了将近一学期的时间,为了一个好的地点,我们拍照片录像采景,回到课堂宋崇老师与我们反复讨论,课下马麟鸿老师协调学校帮我们开介绍信与当地的街道协商,慢慢的景点陆续敲定,大家都等待开机的到来,这也预示着分别的悄然临近,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已是学期末了,没想到开机会的通告中还夹杂着同学们离开学校奔向工作岗位的时间,为了不影响影片的创作质量和进度,这期间还有其他老师和学弟们的加入,就这样我们的影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