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凌晨的六点十八分,天还黑着,街上无人。路灯下,于言坐在长天公寓车站冷冰冰的等候椅上,望着天发呆,看着它一点点亮。 她就这样从六点十八分等到七点二十八分,整整一个小时零十分钟,要等的公交车来了,又走了,行人上车又下车。她却一直没动。 她在等他。 “今天,一定要,将心意,说给他听。”她握紧手心,想。 一个半月前。她第一次遇见他。 11月9日,星期三。那天轮到她值日打扫,像往常一样,老师安排的五个人最后变成她一个人。冬天的夜晚总是早到,最后一个从学校出来后,天已黑。路上行人寥寥,她抱着书包走在小道上,因为冷,也因为害怕——路边开着的几间桌球室正是附近混混的活动场所。但她别无选择,只有穿过小道到尽头的公交车站,才能搭车回家。 她一路快走,保持警惕,用眼角余光时刻留意着身后。左后方的两个黑影已经尾随着自己移动了十分钟,而且越走越近。快了,离车站十米远的时候要等的那辆车刚好到站,于言抓紧书包冲上去,在后排找到唯一的空位坐下,呼……终于甩掉了。她掏出零钱,拜托站在前面的人传到车头的投币处,看着人们一传一地递接,于言发现了人群里染着金色头发,抓着扶手的手臂上刻着纹身的两个人。于言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用目光在人群搜寻里着什么,她赶紧低下头,难道是刚刚跟踪她的两个人?余光瞥到他们的眼神,她越来越不安。 自己家离公交车站还有一段距离,怎么办? 情急之下,她看到了坐在旁边的他。离家还剩一个站了,车上的人下得差不多,而那两个混混还在,甚至挑了她的后排坐下。她不敢说话,只好用手机打出求救短信,抱着一点希望拿给他看。 本该再坐两个站才下车的他,看到求救短息后,提前在赤水站陪着女孩下了车,所幸混混们没跟下来。但他仍坚持把于言送到了家门口,大概是那时,于言开始对他有好感。 并开始悄悄地关注他。 两周来,除了周末,他每天早上七点半会准时在离她家两个站的长天公寓站上车,以前从没见过他,是的,确定没有。以他的高度和皮肤的白皙程度,就算扎在密集的车厢里,也一样是鹤立鸡群,她不可能在这趟一惯搭乘的车上没发现他——她喜欢并擅用眼睛观察事物,洞察力极好。 11月23日,那天阳光很好,她不小心睡了个懒觉。只能夹着面包挤上车,一手抓着扶把一手艰难地啃起来,一侧脸,他就在她旁边,离她不到一米的距离。今天他惯穿的黑色大衣搭在了手上,一身崭新的校服,她认得,那是市重点高中的校服。她抬起头看向钉在车内的车站牌,目光移到末尾,一德高级中学。而往前三个站,就是她要下的站,同样也用了她的学校做站名,她一边吃,一边用另一只手数着。猝不及防地,汽车一个急刹,没有支点的她整个人往前甩去,她本能地一把扯住他的大衣,两人在摔倒的前一秒刹住,他又救了她,却碰了一鼻子她面包上的奶油。于言连忙很不好意思地帮他擦,差点害人家摔了不说还弄脏别人的脸!然后他就笑了,看着于言羞窘脸上的奶油,忍不住用手指抹了点尝尝。 这起小事故的结果是她坐过了站,坐到了一德高中的前一站,明秀女子中学,她慌忙下了车。 不过至此以后,她都故意坐到这个站,然后再等车坐回她原来学校的站。她不敢胆大妄为到和他同站下车,不过能和他再待两个站,也好。说不定,在足够长的车程和时间里,能和他有更多的交集。 然而他们之间的交集似乎都围绕着“他救她”的主题,而她则在每次的解救中多认识他一点:在她被色狼骚扰孤立无援时,是他走到她身后,双手握着扶杆微微把她圈起,近得可以用余光看到他别在衣角的名牌:叶殷,真好听;有时她晚起夹着面包站在车上犯困,要是他坐着,为了避免事件重演,会让给她坐。有一次她捡到他落下的课本,是一本学钢琴的书,嗯,他修长的手指就该学琴。 在下雨的日子里,她常常见不到他。或者,更准确的说,她只能隔着两面不同的车玻璃,看着坐在私家车里的他,在车窗的水汽上写满“I miss you”。 直到昨天早上,她在途中靠着车玻璃睡着了,醒来后发现他坐在她前面,还有他们共用的,那面被她写着“I miss you”的车玻璃底下多了一行字:I known。 所以她决定告诉他了,她想好了,在他的手心里写下要说的话,今天,一定。 他来了,站在不远处,和她打了个招呼,她微笑。他们一起上了车,分别坐在那面玻璃管辖着的前后座上。他今天似乎有点忙,一直翻阅着手里的资料——是声乐书,叶殷,夜莺,他的声音会是很动听的吧?他一袭白地坐在钢琴旁,敲着琴键边弹边唱的时候,是一番怎样的视听感受? 到站了,车内响起清亮地报站女声:市特级聋哑学院站到了,请乘客从后门下车。 这次,她没多坐两个站,什么也没有干,径直下了车。 多想在下一站,说爱你。只可惜,我们的学校相隔三站,我们的世界毫无交集,我也永远说不出口。我是一尾鱼,深浅水中,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声音;而你是夜莺,世界广袤无垠。 飞鸟与鱼,有人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
GMT+8, 2025-4-5 03: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