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春租给了谁 —《出租》导演阐述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于此之前我没有写过导演阐述。原因很简单,其一是,我并不是专业导演,而是一个普通的导演专业学习者,再者,我也并没有看过那些真正的导演所写的导演阐述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导演们的影片是最直接的说服力,给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我也不诉求导演们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或者内涵,我更注重的是,我感觉到了什么,无论作为一个观众还是一个专业的学习者来说,带给人的感受,或喜或怒或悲伤或怀旧,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我拍了什么才是我的生命,至于我说什么,你可以不用在乎。 所以,这篇导演阐述我按照随笔的方式来写。或者在于大学四年,即将毕业这个关头,我对于我所爱我所学的专业的一次总结,对于这几年大学时光,或漫长或纠结或热血沸腾或委顿低迷的最后怀念。 《出租》这部短片的故事梗概是我自己原创的,其间有幸邀请到07广编的王易帆(王老板)加盟,后来又有刘跃的鼎力相助,总算在4月底将最后的文字稿本确定下来。最初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上几个月连续碰上好几个朋友,一见面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怎么样,马上毕业了,准备买房子了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其实大家都不是什么富二代,更没有顶得住分期付款折磨的能力,更没有婚期催促,在上海这么个虽然地广但是人多的地儿,实在是没把祖上三代的钱拿出来一个人享受的必要。再加上蜗居去年特别火,大家注意力都放在房子和小三身上,我身边没有或者说没发现有人当小三,所以我觉得可以拍部小短片说说房子,然而大学生毕业是买不起房子的,所以就安排了男主角去中彩票。我们是大学生,没法儿去拍一《金婚》,结婚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也没法儿去弄一《三国》,曹操穿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路子弄到。所以我们大学生的毕业作品局限范围除去了不能做的题材和做不到的题材,做得了的就剩不下多少了。从主旨和宣传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拍大学生的问题,还是一条比较明确的路线,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有一天真的老天开眼让你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你会拿这个钱干什么。我想多数人经过一番幸福晕眩和深思熟虑以及全家开会讨论之后,做不动产的投资还算一个比较正常的选择,而我们片中设计的主人公马晓宇不同,他对于生活的概念属于没概念,他买房子属于随大流加上现实的前女朋友刺激,他出租房子也就因为送外卖的小妹一句话。同样,他对于蛮横的小七,在物质欲望和情感欲望中摇摆不定的瑶瑶以及虚伪又现实的赵科,都是一种被接受状态,可以说,马晓宇是一个载体,将以上三个短小故事所表现的三种人刻画了出来,也可以说,马晓宇就是生活本身,他被经历着种种这个年龄段的人所经历的叛逆、欲望和虚伪。在整个影片的结尾,马晓宇和喝醉了酒后吐真言的任智强趴在一块,分不清是虚幻还是梦境中,小七在孤单的地铁站打电话回家,瑶瑶坐在单车后座一脸幸福,赵科终于成功,梦想成真。而找了有钱人的马晓宇前女朋友艾米,也来到了这个酒吧,拿起了一个空杯子,却再也找不到那个人。所以《出租》的主题在于,其实叛逆也好欲望也罢,一旦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滚滚洪流,你就再也有可能回不来。所以我们把青春租给谁,是暂时的高薪水,是自己觉得很好的机会,是一些许你很多眼前好处让你替他卖命的某些前辈,还是一种真诚勇敢的生活态度,是自己。 片子说到这,就此打住。我们来说说影片之外的一些事情。 我在5月21号中午将此片完成。出来之后,我自身对于片子产生了不是很满意的情绪,这要追溯到开拍的前一个礼拜,我第3次去到王老板和刘跃的寝室,通宵讨论的剧本的时候。当时我几乎全盘否定这个本子,打算重新再找一个,原因是其实就连这个故事,我们都没有太多的相关经验,房子我们都没自己买过,租房子当房东也没当过,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场景纷杂却并没有包含太多的点去打动人,当时刘跃问我,你觉得我们的故事最大的优势在哪里,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然后我自己问自己,我最想拍的电影或者说是短片是什么,想了想,我最想拍的可能是要回到我的初中高中,我所长大的那个小城,我们这些出生在非大城市里的这些人,从小是怎么过活,以及现在怎么去看待这个眼前的花花世界。08年底我去了趟北京,写了篇小说名字叫《北京!北京!》,说的其实也和《出租》差不多的主题,大学生踏上社会的认知和感受,但是个人感觉,如果把《出租》的内容和《北京!北京!》的内容相比较,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出租》有形而没有神,这是这部短片最大的失败之处。 但是,我在这里一定要说个但是。 《出租》也有它最成功的地方。我不能把这个影片拿去和一个小说比,电影是需要本钱的,而小说的本钱基本为零。在我的初衷里,采取一种我在外面所见识到的和所学到的制片模式去组织一个队伍,去拍一部不那么学生的片子,这是这部戏最大的要求。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最开始我谈到的,作为一个以此为生或者以此为梦想的人,我们应该拍什么样的片,走什么样的路。 专业决定我们的思维总是纠结于,一个事情一个故事,它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解决的。大家都知道,有了一个好本子,再烂的导演也能拍出好片。问题在于,就算我们准备好了所有故事的矛盾冲突,想要去拍片的时候,总是拍不成的。 首先是资金。我记得去年我们学长学姐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我的学姐在QQ上改了签名,叫做:向坚持梦想的人致敬,我这个学姐毕业之后转了行,虽不知道近况如何,但是现在我能真切体会到她这句话的含义,没有资金链,你永远只是个导演专业学习者,而不是导演。那么回到《出租》这个片子上,我们走出了小农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的圈子,迈入了多方关系合作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合作的社会,闭门造车和自娱自乐只是自寻死路。早在08年,我大二的时候,就回到湖南去拍了一部乡村题材的青春爱情故事,名字叫做《蝴蝶》,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一部很稚嫩的实验影片。但是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动用了大摇臂和轨道这样一些器材,回湖南的长途跋涉,权当做旅游了一回。当时回来之后有老师指点我说,以后不要拿自己的钱去玩儿,要玩儿去玩儿别人的钱。老师的话很对,对于我们很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但是问题是我们在这个还玩儿不了别人钱的阶段,应该怎么办。这就是我想和很多偏向于理论,老是问矛盾和冲突的同学友好讨论的一个问题。我绝对支持把策划和寻找意义的工作做到最极致,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除了纪录电影之外的电影,都是需要有强大的场景支撑的,这些场景大多存在于记忆之中,我们在考虑所有人物特性台词设计之前,都要把场景做一番还原,那么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现在有还原场景的能力吗?就算有,还原的场景我们知道怎么去布置吗?灯光怎么打是能真实的又具有艺术感的?机位摆在哪?整个场次演员的表演节奏应该怎么去引导?导演导演,其实前期策划应该是编剧去做的事儿,导演对于现场的把控我们能领悟到多少?这些我们的学习中是很少提及到的。我们应该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一笔钱,去拍上正规的影视作品。如果拿不到这样的投资,按照老师的话说,玩儿不到别人的钱,我们就坚持不了梦想,受不了致敬。而往往我们是拿不到天上掉的馅饼的,所谓的青年导演培养计划,培养的都是贾樟柯,徐静蕾这一批“青”年导演,我们这些“幼”年的导演学生望其项背都望不到。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方向性问题。这次和我们合作的两个联合出品单位,上海水角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秋刀鱼创意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我觉得这两家的老板除了非常有能力之外,还对于公司未来前景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和理念。像水角石的方老板,我的师哥方乐,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都已经有了中型规模的硬件条件,在我们在玩小DV的时候,他公司就上了大摇臂和斯坦尼康,就相当于我们还只能玩泥巴,他就有本事造城墙了。另外的秋刀鱼的甘老板和叶长青叶老板,他们已经找到了用佳能5D拍短片的这个点,利用5D成像质量高,摄制方式新这个特点,走在了创新型影片的前列。回到我们自身,如果不创新,不创造,我们永远也不能将自己等成张艺谋。老是玩儿别人剩下的,一来是不容易超越前人,二来容易被后人超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拍传统电影,我们拍50年也超不过张艺谋冯小刚,可能500年也不成。再好的本子也只有那么多剩余的资源能被我们用,所以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做没有的东西。没有平台我们就搭平台,没有机会我们就造机会。这是我在毕业之前对还未毕业的师弟师妹说的,也是对毕业之后的我自己说的。 再者,我想说一说勇气。 对于世界的认知决定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我们每走一步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你把时间出租给了谁,说得好听点叫投资给了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没有走出校园,没有任何的社会资源可以动用,在这样的局面下,有人将自己租给了学历,想尽千方百计往更高的学历上去投资时间人力物力,以求之后更好的发展,有人将自己租给了别人,祈求一种资源和能力的继承,有人将时间给了自己。但是让我们回到4年前,大家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坐在教室里的那一刻,我们在想什么?我们想怎么做?然而4年之后回首这些历程,纷杂的冗长的时光伴随着激情昂扬或矛盾重重都烟消云散了,我们获得了什么。我班上有个同学,从大二开始就确定了去英国留学的路线,并在之后的几年中全身心投入到此项事业当中去,最后她拿到了英国顶尖大学的offer,从心底里佩服她和祝贺她,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吃了很多苦泡了很多图书馆终于梦想成真,这是别人无法替代和企及的,她在这几年中是为自己而活的,最后也活得很精彩。我们没办法评判别人的价值取向,我们也看到大学里面很多人是混迹于各种组织的,有些人很成功,有些人只是打发时间,有些人在里面锻炼了能力,有些人进去锻造了一副丑陋的嘴脸。取所需固然是每个人的权利,关键在于是否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些。或者说,我去抢了这些本应该是别人的东西,会失去什么更有用的东西。若我得到眼前的并不那么光明的前景,还有一身背后的骂名,我得好好考虑5年之后,这些前景能给我的价值,以及骂名带给我的后果。 最后感谢王老板、刘跃、陈亦文、刘璐、素素、李米杰、王丽诗,别小瞧自己,我们这个主创队伍是有血有肉的。感谢电影学院06表本的兄弟姐妹,从你们身上我才看到一群影视人应该有的生活和态度,艺术学生的生活应该是活力四射的潇洒的团结的娱乐至上的,而不是这个年纪就将自己投入到一些不知所谓的勾心斗角中去。感谢周琳慧、曹瑜和朱婉莹还有09广编的师弟师妹,感谢你们的加入,还有和我们合作的两家公司,水角石和秋刀鱼,祝大家生意兴隆。于整篇结尾给大家分享一个校内上的帖子,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人生的价值和前景,于我们本身来说,跟对人,做好人,找对路,做好片,这才是最重要的。向坚持梦想的人致敬!
|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
GMT+8, 2025-4-4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