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到组委会的电话,要交《悬赏》的导演阐述。本想将前期案头工作时的创作阐述转贴,交差了事。打开《悬赏》创作阐述,拍摄结束后,一直以来逃避的心理被猛击了一拳,心中五味杂陈。联想麻木心态下制作完成的“满目疮痍”成片,彻底的事与愿违、惨不忍睹。
《悬赏》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已成事实。最初的设计和最终的成片相去太远,对于一个不及格的作品,阐述是无聊的。对于失败,客观问题不用再提,主观失误和不足做个小结,警醒未来的创作:
在进入制作阶段时,由于几方面的原因,对最初的故事大纲做出了调整:
1,由于9分钟的时长容量,舍弃了第二次“悬赏”后的混战争斗,保留了前面的第一次众人对“悬赏”的态度。
2,想玩把深沉。风格也从之前的喜剧定位,改成了正剧,实际上最初打动自己的创作冲动才是整个创作的灵魂。
今后创作,一定要重视最初的创作冲动。随便改来改去,最后迷失了方向,事与愿违。结果,不用说,两个字------稀烂!
《悬赏》摄影和美术的要求、 《悬赏》节奏和氛围的设计、《悬赏》对表演风格的选定,都已经不用再阐述了,客观上的不给力,主观上的妥协,基本上没能照着设计去做。 参加“9分钟”,在创作上最大的收获就是警醒了自己------别冲动,想明白了再出手!别妥协,该坚持的别放弃!
在这里,忠告每一位看到这篇小结的同行。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导演必须对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表达方式想清楚,站稳立场。同时,导演应该坚持自己脑海里想要的画面,不惜一切。
题外话,“9分钟”之后,有幸参与“18分钟”拍摄,遇到的事件更是不断升级,得到了更大的考验和更多的教训。拍摄结束后,我也陷入了更大的思考,我为什么要拍电影?
这个命题,是我迟早要思考的问题。缘分,让这两个短片给了我当头棒喝。
不论好坏、得失,都要感谢“9分钟原创电影大赛组委会”,在我最尴尬的时期,给了我《悬赏》、《GOOD TIME》这两次拍片的机会,促使我成长。
使我能够客观、冷静的思考,我为什么要拍电影?
——刘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