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海青年梦想电影城有限公司总裁邱琦在上海图书馆开讲,以《靠近电影的九九八十一难》为题,从自身出发,分享他如何成长为电影人的经历,并传授一个普通人如何快速靠近电影的经验和方法。本文对邱琦导演演讲的精彩内容作了文字整理,没能到场的电影爱好者们有福啦~~
邱琦导演在上海图书馆开讲
电影离我们近了,内容却远离了生活
1980年代初的时候,电影离我们远的原因是制作困难大,一般都是由各大电影制片厂来承制的。1982年电影票一毛五分钱,全国的电影票票房达到惊人的10亿元!我爸说他一周一个电影可能会看两遍到三遍,因为当时没有什么娱乐。所以我觉得当时的电影承载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对于不同世界、不同维度的观察和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现在的技术含量已经降低了,用照相机也可以拍影像,一个剪辑软件其实并不难学。很多人都可以拍视频、短片,每个人都有权参与电影的创作。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包括互联网,包括各种文艺门类,话剧也好,真人秀也好,电视节目也好,好像电影的制作却越来越远离生活了,而趋于玄幻类、科幻类的类型片创作。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缺失,实际上现实主义题材更能反应这个社会真实的面目,它是对我们生活的反思和自省。
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部长长的电影。从我们出生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每个人的个体体验都不一样。我们如何总结呢?可以写小说,做话剧,电影也是一种载体。
5毛钱,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7岁的时候,跟大哥去买洗衣粉,家里给了5毛钱。买洗衣粉的地方正好有个电影院,有《罗马假日》和《大独裁者》的联票。这对我的诱惑力太大了,然后我们把买洗衣粉的钱看了电影。结果被爸爸妈妈打了一顿。
《罗马假日》剧照
但是那个时候,我终于看到了!这是我第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看到了罗马这个离我特别远的地方,看到了罗马的风景,看到了漂亮的女神帅哥。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有什么样的东西能够让我和这个世界连接?和我的梦幻连接?电影就是唯一的渠道!它拓展了整个世界的空间,因为电影让所有人能够在任何的时间进入到太空、一个国家、甚至你完全不可能涉及到的领域。它的空间维度,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当时的想法,不是想当演员,而是满脑子谁创造了这么美好的故事?
考电影学院之前,要做艺考复习,我开始看了大量的片子,其中有部叫《美国往事》。我看到的是电影对人生的总结,它的时间跨度非常久,整个过程长达50年,里面的爱恨情仇,看得我如痴如醉,因为在三个半小时里领悟整个人生的过程,其酸甜苦辣让17岁的孩子忽然间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的一生是靠自己去体验的,然后慢慢积累出经验来。但是电影给你做了非常快速的总结,它能够让你在年轻的时候体验到30岁、40岁、50岁带来的困惑,这是时间维度带来的自我审视。它把一个人生的片段全部展示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什么对我们是有意义的,什么对我们是无足轻重的。
《美国往事》剧照
对我影响影响比较深的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1992年由杨德昌导演的一部电影。我是在电影学院第二年电影分析课上看的,也是三个半小时。很多娱乐片其实过目就忘,比如《变形金刚》、《蝙蝠侠》,这些片子其实起到的是感官刺激的作用,但是是否对我们的人生有一个指导意义呢,我觉得很少。《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高度在于一个纵深向剖析,电影给我们一个客观的视角,我们通过很多的人物,从父母到兄弟、邻居,由时代生活的状态组合形成了一个对于这个时代的哲学思维,这种思维恰恰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运用的技巧,因为我们经常需要用上帝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生活。这个跳出来的上帝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做一些有益于成长,或者有益于进一步达到目标的行为,让我们不会被情绪所左右,这正是电影比较深的阶段。电影往往做到这个层次上,已经不仅仅是创作一个故事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哲学的创作。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
电影延展了生活方式
为什么喜欢电影?因为在电影当中会展示我们难以经历的事情。人经常会有思维定式,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其实我们老了以后,明白很多都是不重要的。小学时被家长逼着学这学那,长大了发现对我们成长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在6、7岁时达到了小学四年级甚至初一的英文水平,但到高中发现我学的东西毫无意义,因为我们是在一条线上行进,我们的视野只能看到周围的方寸之地,而电影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恰恰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存在状态。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所谓的意义,其实就是积累了多少有意思的回忆,经历越多,说明你的人生越充实。高中时,我希望能有100种不同的人生体验。怎么去做这件事呢?首先靠近电影是我的一个方向,我去拍纪录片其实也是体验别人的人生。看别人的生活,不管是纪录片也好,电视也好,电影也好,我们去关照别人的生活,增加自身的经验。还有一种方式,给自己一些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突破越早越好。
其实电影就是这么一东西,不断地更新故事,每个故事它都是一种重启。电影不断地在探讨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有可能怎么样生活。这就是电影给我们延展的生活的方式。
创造一种全新的人生体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恰恰是最宝贵的地方。为什么很多人爱看科幻片,因为它给我们新生活方式的可行性给出了更多答案。我们的存在很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如何来排弃这种状态呢?靠想象力。想象力对于电影或者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你可能就是这个样子,你可能现在是个清洁工,你可能现在是个司机,但是你觉得你是个艺术家,你觉得你是个编剧,你就去做,没有人能够阻止你去做这些事。当你完成你的作品之后,你对自己是个交待,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了你的空白。
通过电影引导,尝试你存在的可能性
怎么成为有准备的电影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故事素材库,从小到大这么多的生活经历,感动的、沮丧的事件,有意思的点滴,记录下来,汇聚成册,然后你可以跟别人交流。电影体验者首先是实践,要去接触更多有意思的人。
电影有两个点非常重要。一是对趋同性的理解,二是对异变的理解。所谓的异变就是创造力,创造性和趋同性永远是对立的,作为创作者要有对特殊感觉的认定。你的不同就是你对创造才能的认定,每一次创造就来自于与众不同的想法,新想法要多与别人交流。比如,我们觉得《爱乐之城》非常漂亮,可能市面上所有人都这么讲,如果你的内心觉得不怎么样却跟风说很不错就丧失了独特性。作为一个创造者,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即使有一万个人跟你的意见相左,你也要坚定自己的想法。
《LaLaLand》剧照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对于别人的认知非常少。一方面我们是趋同的认知,跟大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观察别人在说什么。这个就是在年轻人当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没有任何耐心去对待别人的事情。就像两个人聊天,每个人都在说自己的事情。他们没有形成交互。其实做电影也好,搞创作也好,我们更需要站在一个倾听的角度,我相信每个人说的话都有他的内容在里面。
观察别人、倾听别人,这是你对别人认知最好的方式。因为电影除了是对个性的展示,还要有对别人需求的了解。比如你拍电影虽然觉得曲高和寡,是艺术的巅峰,但是整个影院只有一个人看,我觉得你的一生可能没人赏识就是最大的问题。怎么样才能把自己介绍给别人?首先清楚别人是怎么理解你的,或者你是怎么理解别人的。
我们看到很多大家不喜欢看的电影,主要的问题在于沟通上,并不是电影的价值有问题。很多电影很有价值,为什么没人看,因为它的语境不能被人接受。一群人当中一定有一个引导大家话题的那个人,那个人其实就是对大家的感知力了解地非常透彻。我相信那个人能引导大家的话题,同时把话题掀起来的这个人,一定有时间去倾听别人在说什么。如果你没有倾听别人在说什么的过程,一定不能引导话题。这跟创作是一样的,如何把你的个性,用别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是源自于你对别人的理解。这个理解的驱动力在哪呢?其实是关爱别人。你的内心确实很喜欢你身边的人,你才能去倾听他。如果你不喜欢你周围的人,你当然不会去倾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