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就像赌博,输赢几何! 叶长青 专访 ▼ 第一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优秀导演 (九分钟作品《亡命快递》) 撰文/裴豫 录音整理/叶碧怡 采访地点/宝华城市晶典大厦 采访人/裴豫 叶碧怡 做电影,还需厚积薄发 大学学的是建筑这块,现在我看他们(同学)毕业以后也很辛苦,天天赶图。 我在高中的时候开始拍一些东西,大学也拍了些,拿了一些奖,觉得可以做这块(电影)试试看。另外建筑枯燥一点,没有拍戏那么有意思,建筑虽然也有出去采外景,勘察,然后做设计,但大部分时间是坐在桌子前面的。高中那个时候还没DV,那时候用的是磁带机,而且没有现在的非线性剪辑,还要用对编机剪的。其实在读大学时就接各种活吧,各种宣传片、纪录片。 2010年,参加了第一届九分钟电影锦标赛,当时是很偶然的,我在参加一个选秀活动,刚好九分钟电影组委会的老师来上海选团队,我把片子(《两点刺杀》、《小熊可可白》)发给他们(九分钟选团队的老师)看了,然后被选上了。那年在九分钟拍了《亡命快递》,拍这个片子还是以学习为主的。当时也是我第一次组建正规一点的剧组,因为以前毕竟都是小团队嘛,很多地方不是很专业。在九分钟拍摄时也看到了很多专业的东西,也改掉了很多坏习惯,比如说拍得太慢了(笑),因为这个片子的动作戏很多,筹备时间是永远不够的,在九分钟的制片体系下,很能锻炼年轻电影人的遇事处理的决策力和统筹执行力。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不管结果如何,但是学到很多东西是肯定的。 九分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特别是对于那些还没接触过行业的导演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转机,为这些导演走上正规的道路铺了一个台阶,它在一个很高的台阶下边铺了一个台阶。九分钟缩短了一些导演应该有五年的时间,为他们即将走上这个行业的正规道路上,绝对不是夸张的。当然也不是所有导演,是某些导演,特别是像我这种从学生开始干的,去指挥一个相对正规的剧组,是很有裨益的。 我有电影长片计划的,只是现在正在培养人。小片子可以做,但是想上院线的话,还是要有一定储备,至少剧本要磨个两、三年才有可能。电影就是赌博,电影就是要去拼的,而且这个行业不是说导演说了算的,很多情况下不是你这个片子拍得好能获得成功。宣发占一半,你要说服投资人给你一半钱做宣发,才有可能让别人看到,好不好还得看你造化。电影这个东西比较严苛,大家都有一个电影梦吧,但是最终还是要厚积薄发,不能太急。 快消时代下的电视剧行业 现在是个快消时代,就像我现在接触电视剧行业下来,感觉想做好东西是挺难的,但是也是有意思的。现在不都炒IP吗?假如能拿到一个知名度很高的IP,就可以拿去给明星看,明星答应了,就拿着明星的名字去找电视台,电视台那边说,好!我买了!然后再拿着合同去找投资方。现在的情况是顺序反过来的,还没拍,剧本还没写就已经卖掉了。所以剧本写得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这种模式我觉得是不大好的,不像好莱坞是拼剧本的。 现在的网络环境会好一点,所以我们现在是做网剧为主的东西。比如说好莱坞,还有美剧也好,英剧也好,他们是一部电视剧产生的总效应,百分之四十是平台方的,比如说电视台拿的,百分之十是发行方的,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是片方的,这样就会有比较良性的发展。国内不是这样子,一部电视剧的总效应,百分之九十是电视台的,(剩下的)百分之十里面还要再分,多少是发行方,多少是片方,片方大多数钱是要还给投资方的,这里面制片商才拿多少钱?所以现在制片公司做电视剧唯一的生存模式就是压低成本,拼了命压低成本。现在有网络,网络是比较有竞争的,而且网络有一点好处,它喜欢跳开发行方,这一块利益可以保留。但也有问题就是门槛太低,什么样的人都来拍了。这个以后慢慢会规范的,以后就是拼收视率了。 我觉得中国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就像美剧,包括日剧,它不是一部剧只有一个导演。它有一个总导演,实际上每部日剧有五个导演左右,美剧可能有十到二十个导演,它每集的分集导演都不一样。有很多电视剧导演是接活的,比如说这剧已经拍到第十季了,他可能之前还没看过这个剧,他后来稍微看看前面的剧,然后,可能第二天就去拍了,一个礼拜的活干完,他的工作就结束了,而我们最多一部剧两个导演。这样的好处是巨大的,能保证单集的质量。比如说一个导演在拍第五集,第六集导演在筹备,另一个集在做后期了。基本上三到四个导演轮班,总导演就是监督整体风格,只要保持灯光风格,美术风格,音乐风格都一样就好,最后剪辑风格再统一一下,就可以了,一集美剧的筹备量相当于一部电影。国内做这种模式就很难了,国内的整个工业模式偏作坊形式,我们还是石器时代呢(笑)。但好莱坞不一样的,他们有标准,成片出来最低不会烂到一个程度,但在国内就是可以烂到没底。 导演要有带队打仗的能力 导演的工作不光是讲故事那么简单,他要带队打仗,打仗的时候条理是否清晰,战术计划是不是对的,什么镜头先拍,什么镜头后拍,什么镜头重要,什么镜头不重要。有些导演,不重要的镜头拍很久,等拍重要的镜头的时候,时间不够了,所以,导演还一定要有把控全局观念。 在我的理解里,电影是各种艺术的结合,这种结合导致它不是艺术,它是个工业。其实导演就是控制各个艺术部门的,但是如果都是艺术就没有办法控制,它必须是个工业,是个生产。我对导演的理解很简单,他就是个生产车间的主任,制片人是厂长。所以很多人把导演的艺术性强调得太多,我觉得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好莱坞电影拍得比我们好?他们是有一整套完备的工业化体系的。他们的导演是很明确的,对接的事情很清楚,不像我们这里很模糊,这是主要问题。导演需要的素质就两点,一个是讲故事的能力,一个是指挥的能力。我觉得现在很多导演基本功不扎实,比如说运镜。但这个也很难说,这个怎么教呢?我以前都是拍片,拍拍拍,然后被别人骂骂骂,我再慢慢理解,自己剪,不断地试。这是一方面,讲故事方面,只能说不断地看片,看片很重要,我觉得阅片量是很重要的,要拉片,不能看过就看过了,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一个暑假看了将近一千多部。 我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从看片和实践中得来的,我比较喜欢雷德利·斯科特、大卫·芬奇、黑泽明,还是倾向于看一些老片子,因为现在很多片子很花俏(手法上很花俏),当然自己拍片的时候想用这些花俏的东西是没问题的,而且这些花俏的东西是比较好学的,难的是基本功,打基本功必须要看老片子,一些很规整的片子,它是一个教你怎样去讲好一个故事的方式。因为现在花俏的片子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被这些外在的东西吸引,而失去了去结构整个故事的脉络。像我们最近在研究剧本一样,剧本是有模式的,是有结构的。做片子跟画画是一样的,必须先从素描开始,必须先把基础打好、打扎实才行。 电影就像赌博,输赢几何 电影它是一个产品,它是有受众的。我觉得剧本就是设计图,拍摄团队就是施工团队。但是施工团队又怎样呢?你必须有人运作这个产品的。就像卖手机光靠生产厂商是卖不出去的,得靠运营厂商,靠品牌商去卖掉手机,手机做的再好卖不出去也是没用的。电影也是一样的,它是个商品,是个产品,艺术电影也是一样,也是商品,艺术片在国外是有专门的艺术院线。比如你画一幅油画,你也要找专门搞艺术的客户卖掉。艺术品你要卖给艺术家(懂艺术的人),否则你要回本是不可能的。美国有专门的独立电影机构,他们就专门找想拍艺术片的导演,给他们钱让他们拍,成片卖给艺术院线,很多好莱坞商业导演是从独立院线出来的。我们国内没有独立电影,在国内,独立电影就是非法电影,地下电影。 我觉得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很好,每天都有大量房地产资金流入(笑)。(烂片层出不穷)还是快消的问题。培养观众这一块没做好,在培养观众还没做好的情况下,美国的大片就放进来了,结果就是大家不来看国产片了,国产片整体票房一不高呢,做国产电影的人就想办法钻空子了,只能想噱头了。现在这个情况,没办法,只能要慢慢来。因为目前跟美国大片是拼不过的,国产片保护月又太短了,容量太小了,只能容纳四五部国产优秀电影,但是我们一年生产300多部啊。只能是拼了命地压低成本啊,否则根本活不了,300多部中的大多数都得死。电影市场有个很奇怪的事情,投电影的人里面不懂电影的比例是非常大的。 电影就像赌博,输赢几何! |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
GMT+8, 2024-11-23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