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为什么不带我走?

2015-6-16 01:09| 发布者: 黑勿尝| 查看: 1341| 评论: 0

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家庭监管的缺失。”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 ...
        留守儿童悲剧频频发生的背后,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有社会的问题。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未来。尽管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儿童等问题,国家通过建立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需求,一些地区也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关爱留守儿童组织,但面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管束和心理需求。
    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农村建设。在关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忽略农村建设和发展。目前,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从而造成许多农村成为空巢,农村生态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停滞甚至恶化。所以,政府应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甚至乡村优于城市发展。只有农村获得发展机遇,劳动力能就近就地务工,并安心在家乡生活,这才是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最主要方法。
    “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家庭监管的缺失。”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问题,是城镇化进程当中大量人口流动之后出现的问题,而且数量巨大。社会整体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虽然流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民变成了工人,但是由于现行体制的限制和户籍制度的捆绑,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和学习面临许多挑战,只能无奈与父亲或者母亲别离留守在家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三、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四、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五、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六、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2009年山东阳谷中学因为一个馒头砸中脑袋,四名学生打架动刀致一名13岁的学生死亡,?被杀孩子与伤人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2012年4月13日,寄宿在姑姑家的12岁衡阳少年刺死了自己的表弟表妹和姑姑。

2012年湖北郧县村13岁留守少年为了玩一部上网手机,用电线勒死大自己两岁的姐姐。

2014年,16岁留守少年终止学业随父母外出打工,因父亲精神病频频发作,少年嫌太吵将父亲砍死。

2014年,13岁留守少女开门撞倒邻居3岁女童,因担心家里赔不起钱,心里害怕,将女童扔进粪坑致死。

四.安全堪忧

目前,由于缺乏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缺少保障,往往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有关部门调查,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同时,遭遇突发事件时留守儿童应变和自救能力较差,只有56%的临时监护人会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案例:2015年6月14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发生的4名儿童集体服用农药致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五、对策及建议

1、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

 

最新评论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11-23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