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届九分钟影片影评大赛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83#
qianjinzhegx 发表于 2014-3-7 15:29:26 | 只看该作者
                                                遥望那盏暖暖的灯
                                                      ---《外婆的灯火》微影评
   外婆的灯火照亮的是人心,点燃的是我们内心那种暖暖的情思,燃起是我们对亲人的关爱。 影片舒缓的轻音乐带我们进入了一种淡淡的哀思中,整部影片感觉细腻,温和,绵长,温馨,真实而美丽,让我甚至以为这是一部女性拍的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影片一开始,有着雪白头发,满脸皱纹身在天国的外婆,她用深邃的目光凝视着一家人对房子的争夺。而她却把那个古老的灯火店留个了外孙女安然,最后安然决定卖掉这个老房子把钱分给亲戚们。但在清理房间的时候却遇到了以前在外婆店里打工的石头.在石头的帮助下安然找回了很多关于外婆的回忆.终于让安然明白外婆亲情的纯真与浓厚。影片的高潮是主人公在长长的河道里点亮了一盏盏的灯笼,就如同在岁月的长河中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在浓浓的爱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外婆的善良,她用她的博爱挽救了一个年轻人,邻里们也都尊敬她,这就是爱的力量,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慈祥的长辈,她们的爱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应当却也那样真诚与无私!那些满满的爱的回忆是我们用一辈子都不会换回的。有些东西只有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我们应该都有过不懂事的时候吧,从不懂到懂就是长大的过程。我们也都有遗憾吧,遗憾没有对外婆好一点,没有把爱表达得多一点。也许,在我们的心中都有那份歉疚、那份被忽视的爱……外婆的灯火是爱的灯,是善良的灯,是传承的灯。让我们一起放飞这爱的小兔灯笼吧。导演在百忙之中演了男主角,精神可嘉。可我看还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吧。另外有些镜头明显拖沓,以至于到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长。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8
82#
Fishˇ 发表于 2014-3-7 01:26:12 | 只看该作者
                                                                       不曾离开过                  
                                                                             
                                                                              浅评微电影——《不曾记得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泰戈尔的诗句。
  而《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却与泰戈尔的诗句恰恰相反,影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我爱你,你却不在我身边。
  影片用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狭小的空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定格的画面,这些空间与画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变成了一幕幕凝聚停滞的时间。导演用慢节奏的镜头展现了主人公女子的内心。对于失去丈夫的女子来说,唯有让时间慢下来或许才能够继续生存在时间会倒退的幻念中。导演不光用富有诗意,浸透伤感的镜头来倾诉了一个失去挚爱女子的内心,还将这种镜头的情绪感挥发到极致,使得观众在读懂片中人物情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浮躁的内心就此沉静下来,开始随着影片一起找寻自我的内心情感。
  《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像是一杯恒温的茶,不温不火,不淡不烈。导演用安静的环境音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沉静的世界,影片当中少之又少的两句台词,成为了贯穿全片的关键。影片的成功在于一处处细节的描绘,阳台挂衣处没有男子的衣物,表现了女子一直自己生活,失去丈夫的妻子还是常常为已经逝去的丈夫熨衣服,还是喜欢把丈夫干净衣服放在旁边,表现出女子并没有从逝去丈夫的现实中走出来,还是在幻想着有一天丈夫能够穿着自己为他整理好的衣服再一次紧紧的拥抱自己,而女子选择与丈夫长相极其相似的男人作为自己的情人,更是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极大怀恋,也更流露出一个年轻女子在失去挚爱后内心无法释怀的悲痛。而男子对女子丈夫衣物的凝视,和将手中的啤酒与桌子上的茶水放在一起的时刻,或许男子对女子产生了爱,但他更知道他无法走进女子的内心,女子的内心不仅仅是无法容纳其他男人,他们之间的内心更是有着一条毫不相集世界。
  影片当中的女子在丈夫逝去后,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看似是对丈夫的不忠,其实不然。全观影片,我们会慢慢透过导演的视角读懂片中女子的内心的世界。女子之所以要与男子发生关系是因为她只能通过寻找丈夫的影子去继续活在幻想的世界里。
  爱的越深,痛的越深,在越痛越爱的挣扎中,或许只能自我催眠自己,麻痹自己。但是在清醒后,这种痛往往会愈发的强烈,强烈到只能用懦弱的哭泣来宣泄命运的不公。
  而这种悲伤像是炙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又像是一种传染疾病,无形之中就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透过女子我们来走进男子的世界,作为影子的男子,他在扮演女子丈夫的影子的同时,也在悲哀的忘却了自己,在他与女子的微妙交际中,或许连男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爱上了这个悲伤的女子,不知道这是爱还是怜悯,是怜悯还是真爱,在纠结与压抑的同时,男子与女子一样丢失了自己,难以再回归到现实的世界,可能一旦回归,就连彼此最后仅有的,以此为生的幻念都会支离破碎。
  男子同样想要走进女子的世界,但两颗无法交集的心走在一起或许会更悲伤,对于保护女子的方式,男子或许只有继续用影子来维持女子的幻念。对于男子对女子爱,或许自己只能在密密的叶子下仰望,虽然阳光偶时也会渗透密密的树叶映射下来,但那微不足道的光晕却根本支撑不起来一场新的爱情。
  影片的名字叫:不曾记得你。这像是一句自我麻醉,自我催眠的话语,而透过整部影片,或许我们才会知道,片名的真正诠释其实是:不曾离开过。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6#comment
81#
Fishˇ 发表于 2014-3-7 01:23:27 | 只看该作者

                                                        不曾离开过  
               
                                                            浅评微电影——《不曾记得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泰戈尔的诗句。
  而《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却与泰戈尔的诗句恰恰相反,影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我爱你,你却不在我身边。
  影片用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狭小的空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定格的画面,这些空间与画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变成了一幕幕凝聚停滞的时间。导演用慢节奏的镜头展现了主人公女子的内心。对于失去丈夫的女子来说,唯有让时间慢下来或许才能够继续生存在时间会倒退的幻念中。导演不光用富有诗意,浸透伤感的镜头来倾诉了一个失去挚爱女子的内心,还将这种镜头的情绪感挥发到极致,使得观众在读懂片中人物情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浮躁的内心就此沉静下来,开始随着影片一起找寻自我的内心情感。
  《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像是一杯恒温的茶,不温不火,不淡不烈。导演用安静的环境音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沉静的世界,影片当中少之又少的两句台词,成为了贯穿全片的关键。影片的成功在于一处处细节的描绘,阳台挂衣处没有男子的衣物,表现了女子一直自己生活,失去丈夫的妻子还是常常为已经逝去的丈夫熨衣服,还是喜欢把丈夫干净衣服放在旁边,表现出女子并没有从逝去丈夫的现实中走出来,还是在幻想着有一天丈夫能够穿着自己为他整理好的衣服再一次紧紧的拥抱自己,而女子选择与丈夫长相极其相似的男人作为自己的情人,更是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极大怀恋,也更流露出一个年轻女子在失去挚爱后内心无法释怀的悲痛。而男子对女子丈夫衣物的凝视,和将手中的啤酒与桌子上的茶水放在一起的时刻,或许男子对女子产生了爱,但他更知道他无法走进女子的内心,女子的内心不仅仅是无法容纳其他男人,他们之间的内心更是有着一条毫不相集世界。
  影片当中的女子在丈夫逝去后,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看似是对丈夫的不忠,其实不然。全观影片,我们会慢慢透过导演的视角读懂片中女子的内心的世界。女子之所以要与男子发生关系是因为她只能通过寻找丈夫的影子去继续活在幻想的世界里。
  爱的越深,痛的越深,在越痛越爱的挣扎中,或许只能自我催眠自己,麻痹自己。但是在清醒后,这种痛往往会愈发的强烈,强烈到只能用懦弱的哭泣来宣泄命运的不公。
  而这种悲伤像是炙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又像是一种传染疾病,无形之中就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透过女子我们来走进男子的世界,作为影子的男子,他在扮演女子丈夫的影子的同时,也在悲哀的忘却了自己,在他与女子的微妙交际中,或许连男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爱上了这个悲伤的女子,不知道这是爱还是怜悯,是怜悯还是真爱,在纠结与压抑的同时,男子与女子一样丢失了自己,难以再回归到现实的世界,可能一旦回归,就连彼此最后仅有的,以此为生的幻念都会支离破碎。
  男子同样想要走进女子的世界,但两颗无法交集的心走在一起或许会更悲伤,对于保护女子的方式,男子或许只有继续用影子来维持女子的幻念。对于男子对女子爱,或许自己只能在密密的叶子下仰望,虽然阳光偶时也会渗透密密的树叶映射下来,但那微不足道的光晕却根本支撑不起来一场新的爱情。
  影片的名字叫:不曾记得你。这像是一句自我麻醉,自我催眠的话语,而透过整部影片,或许我们才会知道,片名的真正诠释其实是:不曾离开过。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6#comment
80#
Fishˇ 发表于 2014-3-7 01:20:31 | 只看该作者
                                                                  不曾离开过      
            
                                                                          浅评微电影——《不曾记得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泰戈尔的诗句。
  而《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却与泰戈尔的诗句恰恰相反,影片向我们讲诉了一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我爱你,你却不在我身边。
  影片用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狭小的空间,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定格的画面,这些空间与画面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变成了一幕幕凝聚停滞的时间。导演用慢节奏的镜头展现了主人公女子的内心。对于失去丈夫的女子来说,唯有让时间慢下来或许才能够继续生存在时间会倒退的幻念中。导演不光用富有诗意,浸透伤感的镜头来倾诉了一个失去挚爱女子的内心,还将这种镜头的情绪感挥发到极致,使得观众在读懂片中人物情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浮躁的内心就此沉静下来,开始随着影片一起找寻自我的内心情感。
  《不曾记得你》这部影片像是一杯恒温的茶,不温不火,不淡不烈。导演用安静的环境音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沉静的世界,影片当中少之又少的两句台词,成为了贯穿全片的关键。影片的成功在于一处处细节的描绘,阳台挂衣处没有男子的衣物,表现了女子一直自己生活,失去丈夫的妻子还是常常为已经逝去的丈夫熨衣服,还是喜欢把丈夫干净衣服放在旁边,表现出女子并没有从逝去丈夫的现实中走出来,还是在幻想着有一天丈夫能够穿着自己为他整理好的衣服再一次紧紧的拥抱自己,而女子选择与丈夫长相极其相似的男人作为自己的情人,更是表现出女子对丈夫的极大怀恋,也更流露出一个年轻女子在失去挚爱后内心无法释怀的悲痛。而男子对女子丈夫衣物的凝视,和将手中的啤酒与桌子上的茶水放在一起的时刻,或许男子对女子产生了爱,但他更知道他无法走进女子的内心,女子的内心不仅仅是无法容纳其他男人,他们之间的内心更是有着一条毫不相集世界。
  影片当中的女子在丈夫逝去后,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看似是对丈夫的不忠,其实不然。全观影片,我们会慢慢透过导演的视角读懂片中女子的内心的世界。女子之所以要与男子发生关系是因为她只能通过寻找丈夫的影子去继续活在幻想的世界里。
  爱的越深,痛的越深,在越痛越爱的挣扎中,或许只能自我催眠自己,麻痹自己。但是在清醒后,这种痛往往会愈发的强烈,强烈到只能用懦弱的哭泣来宣泄命运的不公。
  而这种悲伤像是炙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又像是一种传染疾病,无形之中就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透过女子我们来走进男子的世界,作为影子的男子,他在扮演女子丈夫的影子的同时,也在悲哀的忘却了自己,在他与女子的微妙交际中,或许连男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爱上了这个悲伤的女子,不知道这是爱还是怜悯,是怜悯还是真爱,在纠结与压抑的同时,男子与女子一样丢失了自己,难以再回归到现实的世界,可能一旦回归,就连彼此最后仅有的,以此为生的幻念都会支离破碎。
  男子同样想要走进女子的世界,但两颗无法交集的心走在一起或许会更悲伤,对于保护女子的方式,男子或许只有继续用影子来维持女子的幻念。对于男子对女子爱,或许自己只能在密密的叶子下仰望,虽然阳光偶时也会渗透密密的树叶映射下来,但那微不足道的光晕却根本支撑不起来一场新的爱情。
  影片的名字叫:不曾记得你。这像是一句自我麻醉,自我催眠的话语,而透过整部影片,或许我们才会知道,片名的真正诠释其实是:不曾离开过。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6#comment
79#
wodetianxis 发表于 2014-3-5 14:3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odetianxis 于 2014-3-7 12:56 编辑

                                      小武侠 大道义
   应该说《小武侠》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微电影,她有许多看点,有仇杀,有宽恕,有悬疑,有大侠,有道义,有惊险的剧情,有高超的武技,更有一个非常有内涵的主题即:冤冤相报何时了。为了了却仇恨需要伟大的侠之心,也许只有面对才有能力释然。而这一切都包容在一个九分钟的影片里,可谓是大肚能容了。影片的旁白感觉大有必要,很好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饰演男主的小男孩一打眼,很像凌啸肃的童年版,小男孩的侧身翻实在不敢恭维,确实没有一点高手的风范。有些演员的表情显得很业余,有些木。对打的镜头有些乱,不够精致。当然瑕不掩瑜,即使有些小毛病,并不妨碍《小武侠》是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9
78#
grqgrq 发表于 2014-3-4 18:38:10 | 只看该作者
                                                       苦涩的爱河
   
                                                                   ——《剃头师傅》微影评
   《剃头师傅》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微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微电影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故事发生在一个江南小镇,古老的弄堂,幽长的小巷,随风摇摆的枝条都烘托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整个环境如同一潭静静的水。然而平静的基调下,却蕴含着一股奔涌的暗流。故事也发生在一群缺少社会关注的老人身上。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他们有生活的激情,有未了的心愿,但他们又是孤独的,那奔来奔去的猫则更为这种孤独做了最好的暗示。他们生活的很简单,甚至会为了一张小小的遗像犯难。而五十岁的理发师则义务为他们去拍摄相片。以帮助他们定格人生最后的岁月。他最初的行为出于街坊间的友情,收获的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悟以及父母对儿女亲情的深厚积淀。影片最后:剃头师傅在床底下的一个小铁盒中,找到了他父亲每年生日为他剃下的头发。更是让人激起对父母爱的感恩。记得《飞越老人院》中有一个故事,老父亲和儿子坐在树下,儿子看着报,父亲问,那树上是什么?儿子说,那是麻雀。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那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有些不耐烦地说,那是麻雀。后来父亲又问,这个树上都是什么呀?儿子把报纸一扔,说,你是不是有病啊,我都告诉你了,那是麻雀。父亲拿出了一个日记本,说,你三岁的时候,我和你也是坐在这棵树下。你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一会儿,你又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那是麻雀。就这样,你问了几十次同样的问题,我每次都非常高兴地跟你说,那叫麻雀,会飞的小麻雀。这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差别。“夫孝,德之本也”。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民族和家庭一些不可或缺的东西,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看完整部影片收获了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是要去怀着感恩的心去关爱我们的父辈,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很有感染力,那高亢厚重的国耻不能忘的唱腔也许还想告诉我们些别的什么。那墙上的一排排相片似乎就是明天的我们,社会的根基,在猛烈的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0
77#
啊些 发表于 2014-3-3 20:23:27 | 只看该作者
《柒柒》影评----似梦非梦
有时候,真真切切经历过一件事,但突然觉得好像在曾经的梦中出现过,到底是人活在梦中,还是梦就是真实?
从创意上来说,本片就是侦探加爱情故事,不过女主角从垃圾中找灵感,有点让人耳目一新,就像在风筝上写上一个梦想就能飞翔一样,令人不解的是女主角似神探般的敏觉,随手即可捻来故事的思维,无懈可击的构思,让人怀疑此人是不是传说中女侠,但后来才知原来是梦中人物,梦中果然出神人.
河马梦中遇到的故事,可能正是河马与前女友的爱情故事,最后一个故事,也可能是与女友分手的故事,但三个故事中,都有一个英雄,那也许正是现实中的河马缺乏的勇敢.
本片的构思带点循环逆思维式,从一个起点走到终点,最后却又回到了起点,让观众不断回味,不断想象.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7#comment
76#
啊些 发表于 2014-3-3 18:13:06 | 只看该作者
《捕》影评-----法与情
跳转的画面,浮躁的音乐,焦虑的激情,让并不复杂的剧情突然紧凑而紧张起来,台词不多,张显了镜头语言的功底.
逃犯常常被人们定义为过街老鼠,打而快之,警察也常常被人们定义为过份严肃,不留情理,但片中的逃犯奋不顾身见女友,可见该逃犯也是有感情的,并非十恶不赦,警察也并非只顾完成了抓捕任务,而也抓捕到了自己心安与逃犯的心服口服.
人们常说法不容情,但有时在法的面前适度用情,也许一切会变得更好,这位便衣民警给了逃犯法理中的情,让逃犯完成了心愿,逃犯最后也领了情,没有引爆炸弹,从而有了最好的结局,没有爆炸,没有反抗,也没有杀戮.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3#comment
75#
qianjinzhegx 发表于 2014-3-3 15:1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ianjinzhegx 于 2014-3-3 15:43 编辑

                                               《洞》中有你有我大有乾坤
                                                           ---微电影《洞》影评


   这部微电影用晦涩的方式述说了一些常人无法想到或者不敢想的内容,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阴暗的一面,这就是人性,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洞:人为造成的洞,天然形成的洞,有形的洞,无形的洞,给我们大开方便之门的洞,让我们踏上不归路的洞。我们卑微的躺在自己造就的洞里,然后通过形形色色的洞去认识这个世界,别人也通过五花八门的洞去窥视我们。坐在井底的蛤蟆观察到了一个洞一样的世界。而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洞中。 而我们主人公就有着这样的洞情结,从洞里观察百态人生,也窥视到了仰慕的女神,直至目睹女神被凌辱竟懦弱胆小无动于衷,一切幻想被击碎后,膨胀的欲望竟在体内滋生出了无底黑洞!作为一个懦弱的屌丝,他深陷在自己织就的洞中一个令人不得不提的细节:母亲死后,男主的水枪在流汗,眼睛也在‘流汗’,伤心无助的眼神烘托了内心的无助与困惑。洞里面是无底的欲望,洞外面是庸碌的人生.医生和男主这都是一样的人 , 洞是人类的欲望,情不自禁的去窥探去发掘。看完这个小故事后,会想故事中男主人公手上的洞是不是就像我们生活中一些所想去追求却又不敢去追求的一些人和事呢?人的一生似乎总想追求点不平凡的事物,可往往到了最后却又没有勇气去追求,只按照和常人一样的生活去生活。若人的一生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没有什么勇气去打破些常规的话。那么我们会不会像故事中的医生那样去反思一下,我们的身上会不会也有一个像他一样的洞呢?一个令人不得不提的细节:母亲死后,男主的水枪在流汗,眼睛也在‘流汗’,伤心无助的眼神烘托了内心的无助与困惑。这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镜头,《洞》应该是一部很对小资们胃口的片子,她有情色,有人性,有生活,有厚重的思考。可谓是五脏俱全,作为一部微影片,这很难得。美中不足的是部分镜头消失的处理不太好,比较突兀,衔接起来感觉很生硬。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5
74#
wodetianxis 发表于 2014-3-3 11:21:24 | 只看该作者
人性的背包
——《背包》浅评
《背包》最能吸引我的是丰富而饱满的剧情。故事时间虽然很短,但剧情却跌宕起伏。让人始疼有高度的兴奋点。影片既突出了人性中的丑,也描绘出了人性 中的美,也细腻的刻画出了那种美与丑的纠结,说实话,我被打动了。小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也很好的完成了导演的要求,那种令人不得不点赞的聪明。那种被打之后的委屈,甚至和老三之间感情都表演得很到位。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没错的!小演员的演技堪比专业演员。整部片子也感觉够真实,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影片结尾一采用无声处理的方式,似乎是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我什么都不想管,只想摆脱这里,不断地向前跑……虽然这是一部优秀的片子。但整部片子看上去还是稍微空洞,人贩子的内心和作案过程动机都有欠缺。我也不喜欢整部片子的色调。感觉太压抑。当然这完全是个人喜好。 《背包》这个题目有其深刻含义,我想更多的是指恶的背包。让我们丢掉人性中恶的背包,轻轻松松做个善良的人。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0
73#
啊些 发表于 2014-3-1 23:12:31 | 只看该作者
用自由与天性换荣耀 《背诵》影评
自由,天性与荣耀的抉择,在世俗的压力下,最后抛弃自由和天性,选择了荣耀,《背诵》片中深深体现了当今社会人们无奈的选择.
    《背诵》不仅批判的是教育制度,也反映了当今社会整个大众的生活状态,孩子学得苦,成人世界活得也苦,现在很多人为了荣耀,为了金钱,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天性,甚至自由.为别人而活着,违背自己的意志活着,那样能活得开心吗?
    《背诵》在拍摄手法上,将真实与科幻相结合,拿捏虚实非常得当,让观众看得很顺畅.
    《背诵》中看到了孩子的挣扎,但最后还是屈服,让观众只感到惋惜,没有看到未来,没有看到正能量,若能写两个人物,一个屈服,一个继续挣扎,通过科幻手法闪现一下他们的未来,给观众一个交代,也许会更好.
    最后想引用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1
72#
啊些 发表于 2014-3-1 22:55:07 | 只看该作者
别有洞天--<洞>影评
一字千金,一个洞字,铿锵有力,像一只飞镖正中红心,洞中有未知的好奇,有欲望的蔓延.
天生具有洞察能力的人们总喜欢刨根问底,对好奇的事物穷追不舍,总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所以有现今社会的人肉搜索,也有网上跟风的无知评论,这确实是一种病态,但对知识之洞,科学之洞的探索是值得鼓励的.
      本片拍摄手法比较大众化,独白加一些小事的串接,不过抓住了洞这个中心,但仍然感觉缺了点独特点.
      洞,自古以来都带一种神秘感, 古代神话里的神仙都喜欢住洞,什么金光洞,莲花洞的,片中的洞也有丝丝神秘,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本片唯一缺乏的是作者最后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治愈"洞"病的有效途径,最后让观众有些迷惘.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5
71#
啊些 发表于 2014-3-1 22:53:15 | 只看该作者
深度分析<一箱黄金>影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拼到最后,人才两空.
本片赤裸裸地揭露了贪婪的人性,人性不足蛇吞象,为何不懂得退一步呢,但世间之人,又要谁懂得放下?
本片虽为民国时期的片子,但音效与画面,让人感觉到一股武侠风扑面而来,对白精炼,短短的对白中生动地表现了每个人的个性和身世背景.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些人太认真丢了卿卿性命,名誉扫地,有些人自娱自乐,倒也逍遥一生,自得其乐,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太多人怎会舍得分一杯羹,一份快乐给别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绞尽脑汁争夺的世界里,没有最后的赢家,争到最后,每个人都伤痕累累,一地鸡毛.
本片虽短,但有喜,有悲,有悬念,也有夺眼球的场景画面,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一点自白,可以通过少量的自白展露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让情节更紧张,更扣动心悬,另外,觉得转折处有些生硬,可以选择更好的情节点. ...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5
70#
啊些 发表于 2014-3-1 22:48:26 | 只看该作者
黑 白 灰--<老阿姨>外卡影评
黑白灰的色调,多像黑白分明的世界.
本片一点展面,从一个老阿姨冰山一角的生活,可以看到上海很多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很多时间儿女不在家,只有狗相伴,然后渐渐产生了相互依赖的感情.
狗确实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并慢慢成了两位老人心灵依托.当米多离开后,老人身体开始不适,反射出了心理的依赖感,米多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片看似表达了人与动物的感情,但更多的是呼吁社会儿女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
本片美中不足的是,故事过于平淡,重点不突出,不容易引起人们反思与共鸣.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2
69#
啊些 发表于 2014-3-1 22:41:00 | 只看该作者
《豆男友》——爱情也需要耕耘
随着片中默片式的镜头,钢琴的伴奏,感觉身临其境了大上海的生活节奏.
当看着女主角照片似的生活片断,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原来有时真有寂寞的人是可耻的.
一见钟情的相亲几乎凤毛麟角,但女主角代表了目前社会大多剩女的心态,希望完美的爱人,不但要上得厅堂,还要下得厨房,到最后落得孤寂寥寥,只有花钱种男友,甚至找男友,买一时的快乐,也难怪社会会有男妓的市场,令人叹息.
其实,爱情就像种男友一样,需要播种,需要小心呵护耕耘,才能长出美丽的爱情,爱情不是相亲一蹴而就的.
本片虽然以科幻的视觉带入正题,但性质并不科幻,这是很多剩女种在心里很久的梦想,所以片子播出后能引起共鸣,就正是如此,
片尾令人深思,已习惯寂寞的女主角展现了自身难以满足的欲望,平时只满足于生理,而忽视了心灵,让女主对爱情有了免疫力,甚至心灵扭曲,那是最可悲最可恨之处.
片子唯一的缺陷是,最后没有表现出豆男友泛滥后,对女主角惩罚性的结局,教育意义有些欠缺. ...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

68#
wodetianxis 发表于 2014-3-1 11:20:19 | 只看该作者
人性的背包
——《背包》浅评
《背包》最能吸引我的是丰富而饱满的剧情。故事时间虽然很短,但剧情却跌宕起伏。让人始疼有高度的兴奋点。影片既突出了人性中的丑,也描绘出了人性 中的美,也细腻的刻画出了那种美与丑的纠结,说实话,我被打动了。小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也很好的完成了导演的要求,那种令人不得不点赞的聪明。那种被打之后的委屈,甚至和老三之间感情都表演得很到位。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没错的!小演员的演技堪比专业演员。整部片子也感觉够真实,没有过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影片结尾一采用无声处理的方式,似乎是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我什么都不想管,只想摆脱这里,不断地向前跑……虽然这是一部优秀的片子。但整部片子看上去还是稍微空洞,人贩子的内心和作案过程动机都有欠缺。我也不喜欢整部片子的色调。感觉太压抑。当然这完全是个人喜好。 《背包》这个题目有其深刻含义,我想更多的是指恶的背包。让我们丢掉人性中恶的背包,轻轻松松做个善良的人。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0
67#
shengligx 发表于 2014-2-28 13:24:54 | 只看该作者
                            浅评《背诵》
《背诵》用几乎科幻的手法调侃甚至是批判我们的教育制度。确实,我们的孩子为了分数放弃了太多,放弃了爱好,放弃了童年甚至是未来。而一个会拿高分的孩子他幸福吗,有什么意义呢,他还是不是原来的孩子呢?《背诵》里的小欢引导我们不得不去去思考这个问题。
    小欢是一个好孩子,好玩、有自己想法、有创造力,但在分数面前这些却成了阻碍。不知怎么,我忽然想起了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小渡这个名字本身就深有其寓意,我觉得是暗指他是一个过渡品。是家长和学校联合塑造出来的孩子的过渡品,只是一次次的家庭和学校的催逼,才让小欢过渡成了小渡。
   导演说小欢在柜子里应该是快乐的,虽然不能回到世间,但却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陪伴。那么在人世间需要背书的小渡会快乐吗?他会后悔吗?
   不知怎么,我又想到了渔夫和老太婆的故事—— 贪婪才是最真实的贫穷。小欢在巨大压力和虚荣心的唆使下,将自己送进了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可怜的人啊!当贪婪的欲望覆盖了整个大脑的时候,就迷失了自己。一个人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想这也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
  《背诵》里面的老师和语言是真实可信的,有本色感,特效、制片都很专业。孩子们的表演特别是小主演的表现可圈可点,不得不让人一提。总之《背诵》是一部有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一部现实感很强的作品。值得一看!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1
66#
grqgrq 发表于 2014-2-27 15:02:54 | 只看该作者
《桃子》影评
《桃子》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繁华都市中不一样的舞者。很好的诠释了身份的卑微无法阻止梦想,身体的残缺也不能阻碍起舞,只渴望这个世界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让梦想的种子能够美丽地绽放这一主题。影片中的桃子缺乏社会关爱和理解,她渴望爱情,渴望跟正常人一样能歌能舞。影片结尾,空荡荡的舞蹈教室里,桃子躺在地上,窗外地铁飞驰,很精致的表现了她内心的孤单,大窗户加上飞驰列车,更能凸显其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关爱的事实。在桃子的心中,舞蹈对她来说是她最热爱的,但是残肢是她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每一次跳舞之后她残肢的腿就会出血。影片最后的画面是“桃子”在舞蹈中倒下了,她平躺在地上。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否定和辱骂之后,她还会继续勇敢地坚持下去吗?影片的主演廖智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名幸存者,但不幸的是,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可爱的女儿和自己的双腿。然而,这样一段悲惨痛苦的人生经历之后,廖智因着上帝的爱走出了不一样的生命。廖智是坚强的,并且她的坚强也鼓舞着很多的人。廖智写到,自己欣赏桃子面对世间种种不堪依然静净得放佛不染尘埃般的心灵。我想:这正是桃子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那根心弦的原因。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6
65#
末末 发表于 2014-2-26 22:0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末末 于 2014-2-27 10:11 编辑

《不曾记得你》——电影里的如诗如画
这部影片被贴上的标签一定是文艺、清新、自我、大胆。
如诗,许多细节的堆叠,跳跃的思维,不太具有故事性的叙述。
如画,照片般的电影画面,镜头刻意拉长、变缓,不疾不徐就像记忆的翻页。色彩素净而清新,每一帧都像一副自然画,在风中、在声音里、在时间外,被定格放大,于心间翻滚。
影片捕捉了大量细节,比如夏日的蝉鸣,等待的男人,摇晃的吊扇吱呀作响,熨了一遍又一遍的衬衫,空荡荡的屋子,静坐的女人,手表不停转动的指针,床头熟悉而陌生的合照,一对摆得整整齐齐的拖鞋……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层层铺垫。无一不营造丰富的内心活动。
而巧妙的设计还有两处。
其一,影片场景设定为四十平米的房间,狭小而封闭。好像走不出旧事,又像心事太多,塞满痛苦。四十平米的内与外,四十平米的新与旧。一墙之隔,走出去,就是一段新的开始。走不出去,就被困在了回忆里。几乎静态的场景设定将心情与情绪完全锁定,仿佛心无旁骛,一触即发。
其二,除了悠长而婉转的配乐,影片始终只有两句台词。如此落差想必只为营造一种“心事”。台词之前,一个想忘记过去接受现在的女人。台词之后,一个满怀痛苦垂死在回忆里的女人。
对白越少,心事越重。分针秒针咔嚓、吊扇吱呀作响、女人掩面痛哭、窗外蝉鸣依旧……无一不刻画着一种“厚”的矛盾以及现实的无奈。
而一头一尾同一帧画面似乎暗喻:她在她的世界里徘徊,理性与感性之间挣扎,走不出来。
“他们,即不可靠近一步,也不可后退一步。因为,这一步,就是离别。”
也许,我猜,不曾记得你,也是难以忘却你。于是,他只能固守她的安全距离,始终在她的心外徘徊。直到有一天,她可以抹去回忆。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6
64#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1:43:42 | 只看该作者
《小武侠》
古装戏的九分钟电影中并不多见。这部小电影可谓是传统古装武侠戏的袖珍版。一开始主人公年少不更事,而且有“馋嘴”的毛病。但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他的真面目。原来,他武功了得,是个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但这部小电影的精彩并不仅仅这些,它还讲了关于复仇、忍耐、成长等内容。一部九分钟的小电影,竟然包含如此多的内容,这不禁让人惊叹,更让我们对“九分钟电影”这样的表现形式充满信心——不仅旧瓶可以装新酒,小瓶装的酒也可以很多很多。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9
63#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1:36:53 | 只看该作者
《背包》
一个被拐的小男孩,聪明伶俐,人贩子们奔走了一个多月,却始终无法脱手,反成了他们的“烫手山芋”。故事一下子有了看头。是一扔了之,还是杀人灭口?观众开始为那个小男孩的命运担忧。情节继续推进,人贩子中的老三被安排执行“杀人灭口”。而老三正是在劫持孩子的那些日子里日夜看住孩子的人。一边是杀人越货,一边是人与人之间难以割裂的某种奇妙的情感。老三突然感到自己与小男孩有了一种“父子”之情。于是,人性战胜的邪恶。影片的结尾似乎有某种象征意义:孩子沿着铁轨找回家的路,而三个人贩子中的老三和另外依然“邪恶”的老大老二分别走在两条铁路的叉道口上……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0
62#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1:26:08 | 只看该作者
《新城奇遇》
故事一开始给观众的感觉似乎像一部科幻影片。一个神秘的姑娘在街上送给主人公一台奇怪的相机,它不仅外观与一般相机不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可以照出很多无法解释的相片。主人公彻底为之困惑了,我们观众也如堕五里雾中。但是,随着情节的步步推进,我们逐渐明白,这是一段中国式的《人鬼情未了》。原来那神秘的姑娘是一场车祸的遇害者,她送的相机照出许多不可思议的相片,是为了记录了自己丧生车轮那一刻的惨状。影片结尾做到了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1
61#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1:17:23 | 只看该作者
《逃亡》
一个坏男人,欺骗老婆,养小三,骂属下……接着又被人追杀。似乎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但情节突然一转,编导者把观众带到了世界末日,整个人类都在逃生,每个人都面临着“末日”。于是,杀人者和被杀者重新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他们重新定位,重新思考自己的命运与未来。这样的结局既荒诞又颇合情理,且耐人寻味,颇似一则寓言。
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7
60#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1:04:06 | 只看该作者
《捕》
闪动的镜头,不断地切换、切换……影片给人一种强烈的躁动、紧张之感。故事也的确十分扣人心弦:逃犯腿上绑着炸弹,如果贸然抓捕,后果不堪设想。按以前中国电影的老套,一定是警察出奇制胜,强力制服了逃犯。当然,那个敢与法律为敌的逃犯女友也会被警察带上手铐。但是,这部小电影却写出了新意。执法的警察有足够的耐心,给逃犯与女友充足的相逢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一场可以预见的灾难。这样的结局让我们耳目一新,也使人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3
59#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1:00:20 | 只看该作者
《阿执的夏天》
一个懵懂敏感的少年,自小缺少母爱。这时,一个年轻美丽的女教师出现在他面前,使他朦胧间产生了一丝奇妙的感觉。是母爱还是性爱?对这样一个少年来说,似乎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影片巧妙地以“西红柿”为红线,把情节自然串联起来。第一次出现“西红柿”是主人公突然流鼻血时,女教师以“西红柿”为他止鼻血;第二次是主人公见女教师有滋有味地啃食一个“西红柿”;然后是一连串的“西红柿”镜头:主人公买西红柿,电视中的西红柿大战……影片的高潮是,主人公转学到外地,临行前特意买了一袋西红柿送女教师,无意中看到了女教师与男友的亲昵,主人公心目中母亲般的女神形象轰然倒塌。手中的那袋西红柿也自然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了。影片戛然而止,那份朦胧犹存。
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4#comment
58#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0:54:57 | 只看该作者
《一箱黄金》
抢劫了满满一箱黄金,够所有参与抢劫的歹徒花一辈子的了。可是,这些心术已坏的人是无法平静地面对这些财富的。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心机”。有的说出力多的应该多得,有的又说应该按抢劫时受到的伤害程度来分,有的甚至抬出自己年迈的父母……当然,这些理由在邪恶面前都十分苍白,最后自然只能动用他们的“法律”——刀枪。他们在这满满一箱黄金前玩起了“生死游戏”,可就是这“生死游戏”中,依然充满着阴谋、欺骗、杀戮……在金钱面前,一切都荡然无存,包括他们的生命!
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5
57#
长生不老 发表于 2014-2-19 20:52:09 | 只看该作者
《桃子》
一个开电梯的姑娘,本来就处于社会的底层。偏偏又是在医院里开电梯,每天面对的不是病人就是死者,她的生活状态自然可以想见。影片的镜头从主人公工作的电梯转到她下班时乘坐的公共汽车上,车上正有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观众不禁为主人公感到丝丝的失落。然而,镜头又却突然转到一个生气勃勃的舞蹈学校,一群天真的孩子在认真地学习舞蹈。原来主人公每天下班还到这里打工——做清洁工。是她生活非常拮据,还是她喜欢舞蹈?我们从她看到孩子们练功时流露出艳羡的眼神中,似乎找到了几份答案。果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带着孩子翩翩起舞,我们看到这是非常优美娴熟的舞姿!可是,学舞蹈的家长愤怒地指责她“拎不清”,同是清洁工的阿姨劝她要“脚踏实地”。正是这一句“脚踏实地”,把影片推向了高潮。主人公回答说:“我已不能脚踏实地了”。这一句双关语,不仅一下子揭开了故事的谜底,也强烈地震撼了观众的心。原来主人公是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她那“优美娴熟的舞蹈”用的是一副假腿!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46
56#
qdzhh888 发表于 2014-2-18 11:1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dzhh888 于 2014-2-18 11:15 编辑

远去的灯火
《外婆的灯火》
每个人都会有个慈祥的外婆,幸福的人外婆还在,而身在幸福里却浑然不知的,大有人在。
中国人都说隔辈亲,中国的老人对孙辈的呵护可能是全世界罕见的。这一方面源于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根深蒂固思想,另一方面,子女与父母之间摩擦更多,观念,经济,期望值,责任与义务等。而对孙子辈,老人的无条件,让爱变得非常宽容。
《外婆的灯火》中外婆之所以对数年未见的外孙女念念不忘,不仅是孙女在她身边长大,更是对物质社会里消失的亲情的留恋。中国从农业社会大踏步迈进工业社会,物质空前发达,而城市化进程里被割裂的家族原先承载的农业文明已开始分崩离析……但《外婆的灯火》并没有简单直接下一个定义,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反思与追忆,将时代更迭背景下人们的迷茫与失落展示无疑,留给观众更多的也是反思。主人公的何去何从片尾没有交代,就如同我们周边更多的人是离去还是归来都尘埃未定一样。
《外婆的灯火》走的是文艺片的路数,小资,伤感,镜头平稳,节奏稍缓。它还有着文艺片的情怀,怀旧,反思。看过导演阐述后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这部影片。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8
55#
qdzhh888 发表于 2014-2-18 10:0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dzhh888 于 2014-2-18 10:11 编辑

目标性与目的性
《礼物》影评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质疑:你要表达什么?你的主题是什么?这就涉及到一个主题先行的问题。所以我们许多的作品目的性很强,导演一上来就表明了一种态度,我要说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看完《礼物》后我的感觉是,它的气质跟九分钟电影是匹配的,即它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但它有很强烈的目标性。这是一部电影短片,而不是所谓在当下非常热门又泛滥的“微电影”。九分钟电影之所以不追随商业潮流改成微电影锦标赛,就是有其目标性:电影感,而不是目的性:诉求。
   从开篇静止的森林公路画面,汽车入画,到掩埋被害者、结束旅行、关上后备箱进入城市,《礼物》的电影画面感非常强,镜头层次丰富。局部细节与大全镜转换非常流畅。短短十分钟,将主人公从一个仁慈的父亲变成杀人的凶手、虚伪的丈夫过程揭示得淋漓尽致。
影片节奏也掌握得恰到好处,开片短暂的温馨,急转直下的意外,推向极致的杀人,峰回路转的过渡,耐人寻味的结局,这是一个标准电影短片的布局。
《礼物》充满了寓意,片名《礼物》令我们想到了潘多拉的盒子,主人公举起石头的刹那,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残忍的一面;片中几次出现风中摇弋的树林,象征着主人公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主人公从开阔的森林进入城市,进入家门,进入浴室,象征着他将无路可去……
   九分钟电影进入到第五个年头,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电影类型短片,但是从往届的作品看,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作品非常少。这与创作者拍片时的思路有很大的关系。希望更多参与者能遵行着组织者的宗旨,拍电影短片,拍类型片。
   坚持大目标,而不是你个人的小目的。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50
54#
qdzhh888 发表于 2014-2-17 20:03:07 | 只看该作者
q.toto 发表于 2014-2-17 15:52
惠姐威武!

明天接着看。
53#
q.toto 发表于 2014-2-17 15:52:44 | 只看该作者
惠姐威武!

点评

明天接着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7 20:03
52#
qdzhh888 发表于 2014-2-17 14:4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dzhh888 于 2014-2-17 20:02 编辑

传承与消失
《剃头师父》影评
《剃头师父》的成片与梗概已有了很大的出入。很难说究竟哪个故事更好。原作讲的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社会变迁对家族的割裂问题。成片讲的是理发师肩负起给老人拍照,记录他们的人生,感受生命流逝的故事。
在影片中理发师兼当了摄影师的责任,他为每一个行将离去的老人留下清晰的影像(照片),这是他们在人世间最后的定格。这个有点日本电影《入殓师》的味道。理发是让生者更有光彩,遗像是让人家人记住逝者的容貌。他最初的行为出于街坊间的友情,最后的收获却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悟。
我们都无法阻止生命无常的轮回,但理发师为那些辛苦一辈子的老人们所做的事,却让这个平凡的人身上闪动着灵性的光芒。
导演相当年轻,镜头却相当老练,流畅,情绪恰当好处。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因为是当地人,与环境和情节相当融洽。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0
51#
qdzhh888 发表于 2014-2-17 14:45: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qdzhh888 于 2014-2-18 11:22 编辑

最初的疼痛
《保护费》影评
   从梗概阶段,《保护费》一直是我比较关注与喜欢的作品。原梗概故事虽然简短平淡,但在最后却有着残酷青春的味道,让人感觉撞击到了胸口一样,又闷又疼痛。梗概提供了有限的情节,但却有着罕见的情感波澜。所以它具备了电影短片的几个要素:故事简短、完整,情感有冲击力,人物性格鲜明。
    可以说导演基本完成了任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被摧毁的青春和一个正在开始的青春。他们相遇,短暂交错,又永远别离。在每个人青春的开始,或多或少都有些梦想被破灭,从青少年到青春,只一步之遥。有人的成长就是从疼痛开始的,比如影片中的邓飞。
    他对女孩的关注并不缘于性,这种情感单纯而美好。但却碰到了最丑陋与残酷的毁灭,这种疼痛将伴随他很长的时间。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注定平淡无奇,生命中的过客也是此来彼去,但是,当生活以最真实的状态赤裸裸在你面前展开,你是象邓飞那样选择反击还是象他的同伴与警察那样试图让他平静?
   影片没有大全镜,我们看不到人物生存的大环境,所以邓飞和女孩的生存状态就不清楚。他们的命运应该和社会环境与时代是分不开的。而有限的时间内导演将很大一部分镜头给了邓飞的同伴,这也让人费解。可能导演想用平静的叙述方式、日常生活化的细节,作为铺垫,让最后的悲剧给予观众更大的情感冲击。但是对于短片来说,每一个镜头都值得珍惜。
     影片的配乐起到了渲染的作用,相当不错。
【新提醒】《保护费》 - 2013届九分钟影片 -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21
50#
末末 发表于 2014-2-16 22:1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末末 于 2014-2-17 12:07 编辑

《赤日炎炎》——浅谈电影里的修辞手法
众所周知,修辞手法的合理应用可以使一篇小说鲜活起来。对于影片,亦然。这部影片成功地运用大量“对比”、“夸张”和“隐喻”等手法诠释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现实。使影片更生动、层次更丰富、情绪更饱满。不是单纯说“事”,而使用了电影语言感染大众。
首先,影片伊始,老丁一个人致电若干相关部门,数次反应“井盖不翼而飞”的问题如何解决。这边是他不厌其烦,一遍遍赘述。那边是其他人平静甚至平淡的表情。上班的上班,卖菜的卖菜,一群不懂事的娃娃还围着没有井盖的应井周围跳圈圈。这鲜明的“对比”瞬间将观众带入了故事之中,不用更多的描述,就已看清井盖的问题无人问津,别说外人不管,连身处周围的邻里也不闻不问。
然后,小许手起刀落,定格砧板上一条大鱼,仿佛在“隐喻”老丁这一类的百姓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里。而老丁狠狠掐灭了一根烟,则以“夸张”的手法显出要解决此事十足的决心。
接着,老丁“夸张”地自己将自己“落”入井里。而小许再次打电话给电视台:“我们这出大事了……”一个井盖,原本大家眼中的“小”事,此时,却成了件“大”事。究竟谁大谁小,该大该小。这些个相对而言只是为了更鲜明地讽刺糟糕的现实。
然而,当记者出现在现场。前前后后几种表情神态的鲜明反差,着急、愤怒、接着冷笑、所谓敬业和专业、NG的急躁、对老丁假装好意的建议到最后的大团圆微笑,用尽“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实则全然讽刺当今新闻现状,所谓“热点”制造,所谓“有关部门”全力参与。而其他相关参与人群的状态,亦充斥着满满的“夸张”成分。此时英文老歌配黑白背景,加上慢镜头定格表现,让画面显得慎重地可笑。比如小姑娘的“红领巾、”保安和消防的“挥汗如雨”、记者的“险境”、老丁的“无望表情”、群众的“齐心协力”……迎风飞扬的红领巾配上消防车前定格的比出V字的“老照片”,似乎在说:不用谢,因为我们是红领巾。瞬间让讽刺意味升级,让电影更富有层次和回味。
之后,当大家满心欢喜等着这则新闻播出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没有了。众人失望散开,老丁还被责怪“瞎忙活”。讽刺的是,大家的重点是自己的表演能不能看到,而不是事情有没有被解决。更“夸张”的是,经过一天的折腾,井盖的问题还是没人管没人操心。
最后,老丁赤膊上阵,“愚公移山”却老当益壮,自己动手运来一车泥石,填平了井。他微胖的身躯,满身汗,神情却如此专注。一连串长镜头,最后一束光,一群聚拢的人们,老丁微弯的侧身,镜头定格在被填平了的井边……影片结束了,却留下无限深意。
看罢,想起片名叫《赤日炎炎》,这也是一种“对比”吧?炎炎夏日,老丁满身的汗,而其他那么多人却如此冷漠。这就是影片要讽刺的现实吧。现实中,如果新闻像电影,那再好看,也没人喜欢。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37
49#
任默含 发表于 2014-2-9 14:34:39 | 只看该作者
难以寻觅的安全感
                           ——浅评《豆男友》
物质决定意识,人类发展中的社会,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哲理。社会的发展现状会形成庞大的洪流,影响在这社会生存下的所有人。
影片《豆男友》充分的迎合了当今社会中常见的话题,用独特的黑白色调和黑色幽默表达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文艺片。
影片主要在讲诉当今社会中“剩女”这一类人群,在展现“剩女”内心的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来如今社会对“剩女”这一类人群的伤害。
通过观看整部影片,我们可能觉得片子中的女孩可笑又可恨,觉得她物质,同其他女孩一样,关心相亲的对象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一个月赚多少。当我们这么去鄙视他人的时候,我们恰恰就会成为最应该被鄙视的人,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的建立一定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安全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能有一个人让自己过上稳定的生活这恰恰是很多女孩最需要的。我们都不能让自己喜欢的女孩过上稳定的生活,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鄙视他人。
“剩女”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但也很多自身条件较差。多数剩女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片子中的女孩成为“剩女”与其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择偶的要求比较高,而自己又是普普通通的女孩,所以造成了自己成为“剩女”的悲哀,这个女孩正是如今社会中很多女孩的真实写照一样,有着“宁缺毋滥”的心理。但其实这类女孩是内心最缺乏安全感的,是最渴望被爱的,但往往其内心又是矛盾的,有着好强的内心,不愿向现实所屈服,甘愿孤独寂寞的等候,相信自己的幻想会有一天实现。
片子的高潮部分是女孩在街上看到“豆男友”的标本,这让女孩为之痴狂,女孩将豆子买回来,在她辛苦的照料下,终于有一天长出了俊美的男友,实现了女孩的愿望。这看似魔幻的一切实际像是一个美丽的讽刺,又像是导演对社会的一声叹息。说是美丽的讽刺是因为这种魔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而影片中的这种幻想恰恰又是现实社会中女孩们天天所奢望的,又说这是导演的一声叹息是因为,现实中的女孩其实要的很简单,要的就是能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男友陪在自己身边,让自己不再孤独,但这种愿望往往又会成为女孩们的奢望。
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女孩拥有了一个俊美的男友后并不满足,仍然贪婪的继续“种植”男友,我们在“豆男友”疑惑的脸上和女孩开心的笑脸上看到了不同的心情。女孩脸上虽然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但这笑容或许只是暂时的,因为毕竟她所拥有的男友不是真实的,也就注定不能给予自己真实的爱和踏实的安全感,所以她只有“种植”更多的男友来填补自我内心的空虚,但这也在一方面展现了“剩女”们自身贪婪的性格,这种不愿满足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们成为悲哀的原因,我们在“豆男友”疑惑的表情中,读到了作为男人的无奈,即使对方已经几乎尽于完美,但是我们有时还是无法满足对方愈加膨胀的内心,这是一个男人的压力,这或许也是所有男人的压力。
在如今物欲横流,爱情很难经得起风吹,感情淡薄的社会中,我们多多少少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自己缺乏安全感,但我们在寻觅安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的,就是不要迷失自己。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
48#
霍元乙 发表于 2014-2-6 21:02:01 | 只看该作者
《星期四上午的旅行》影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与父亲的和解。小男孩帖牧的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普生弄丢了关于母亲的东西,因此他一直和父亲怄气,无法释怀。并对父亲消沉的生活感到厌恶。离婚的杜阳女士,因为父亲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令她压抑烦闷不已,导致她婚姻破裂,从此不再和父亲交流。
帖牧一直想找到一些与母亲有关的东西,每日不断的试着登录母亲的QQ号,有一天,他突然接到母亲的手机打来的电话,便一心执着要去北京,把母亲的手机取回来,中途遇到父亲的债主,他用自己的方式帮父亲还债,接着又遇到父亲酒驾被扣,仍然是因为帖牧的关系才顺利过渡,最后他们终于找到母亲的手机,原来里边有几段母亲录的关于帖牧的几个生活小片段,令人潸然泪下,帖牧也最终试出母亲QQ的密码,找到了与母亲的合影,了了心愿,父亲带着帖牧做了割礼,并把帖牧掉的牙埋在高高的地方,完成了母亲生前未做的心愿。普生迷方向,在酒店做拜功的时候老是弄不清哪边是西,正当父亲为此困惑时,帖牧拿出了指南针。父子俩相视一笑。
杜阳在与普生父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普生对儿子的爱和关怀。想起在病床上的父亲,内心不由得柔软起来,做父亲的做任何事哪个不是为了儿女好?于是,她释怀了,主动打给父亲关心他的病情。
这部电影用了大量的缓摇缓移和人物特写镜头,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表达出一份静水深流的情感力量。如父亲一般内敛含蓄。影片以动人的钢琴、小提琴曲作为剧情铺垫,为情感的释放更添了浓重的几笔,李健的音乐配合路上的风景、人物的情感达到高度的统一和糅合。给影片增加了不少诗意情怀。
这又是一部地域风情特别浓郁的影片,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安,片中的人物使用地方方言,作为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普生一家恪守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带孩子做割礼,坚持做拜功,这些细节的展现都让人物更加饱满,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情感更加真挚感人。
影片中还对网络游戏世界有一定描绘,并且是正面的积极的,饱含人间温情。帖牧的游戏装备买家竟然是一位交警系统的领导,他与帖牧的交易,不但让帖牧帮父亲还了钱,还在帖牧父亲遇到酒驾这样的麻烦事情时,给予宽大处理,这不禁又为影片增添了一些黑色幽默和戏剧感。
故事的最后,虽然没有明确的交代杜阳和普生的情感归宿。但这一定是个幸福完美的结局,杜阳喜欢普生,又赢得了普生儿子帖牧的友谊和好感。重组家庭,顺利成章。
这是一个饱含温情美好的故事。在这样的一个大雪纷飞的雪夜,遇到这样一部电影短片,暖人心,顿觉人生充满了意义。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9
47#
任默含 发表于 2014-2-3 23:20:39 | 只看该作者
                    难以寻觅的安全感
                           ——浅评《豆男友》
物质决定意识,人类发展中的社会,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哲理。社会的发展现状会形成庞大的洪流,影响在这社会生存下的所有人。
影片《豆男友》充分的迎合了当今社会中常见的话题,用独特的黑白色调和黑色幽默表达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文艺片。
影片主要在讲诉当今社会中“剩女”这一类人群,在展现“剩女”内心的状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来如今社会对“剩女”这一类人群的伤害。
通过观看整部影片,我们可能觉得片子中的女孩可笑又可恨,觉得她物质,同其他女孩一样,关心相亲的对象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一个月赚多少。当我们这么去鄙视他人的时候,我们恰恰就会成为最应该被鄙视的人,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的建立一定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安全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能有一个人让自己过上稳定的生活这恰恰是很多女孩最需要的。我们都不能让自己喜欢的女孩过上稳定的生活,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鄙视他人。
“剩女”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很多拥有高学历、高收入和出众的长相,但也很多自身条件较差。多数剩女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而变成“剩女”的大龄女青年。
片子中的女孩成为“剩女”与其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择偶的要求比较高,而自己又是普普通通的女孩,所以造成了自己成为“剩女”的悲哀,这个女孩正是如今社会中很多女孩的真实写照一样,有着“宁缺毋滥”的心理。但其实这类女孩是内心最缺乏安全感的,是最渴望被爱的,但往往其内心又是矛盾的,有着好强的内心,不愿向现实所屈服,甘愿孤独寂寞的等候,相信自己的幻想会有一天实现。
片子的高潮部分是女孩在街上看到“豆男友”的标本,这让女孩为之痴狂,女孩将豆子买回来,在她辛苦的照料下,终于有一天长出了俊美的男友,实现了女孩的愿望。这看似魔幻的一切实际像是一个美丽的讽刺,又像是导演对社会的一声叹息。说是美丽的讽刺是因为这种魔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而影片中的这种幻想恰恰又是现实社会中女孩们天天所奢望的,又说这是导演的一声叹息是因为,现实中的女孩其实要的很简单,要的就是能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男友陪在自己身边,让自己不再孤独,但这种愿望往往又会成为女孩们的奢望。
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女孩拥有了一个俊美的男友后并不满足,仍然贪婪的继续“种植”男友,我们在“豆男友”疑惑的脸上和女孩开心的笑脸上看到了不同的心情。女孩脸上虽然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但这笑容或许只是暂时的,因为毕竟她所拥有的男友不是真实的,也就注定不能给予自己真实的爱和踏实的安全感,所以她只有“种植”更多的男友来填补自我内心的空虚,但这也在一方面展现了“剩女”们自身贪婪的性格,这种不愿满足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们成为悲哀的原因,我们在“豆男友”疑惑的表情中,读到了作为男人的无奈,即使对方已经几乎尽于完美,但是我们有时还是无法满足对方愈加膨胀的内心,这是一个男人的压力,这或许也是所有男人的压力。
在如今物欲横流,爱情很难经得起风吹,感情淡薄的社会中,我们多多少少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自己缺乏安全感,但我们在寻觅安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的,就是不要迷失自己。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
46#
末末 发表于 2014-2-2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末末 于 2014-2-3 20:15 编辑

《豆男友》——种的不是男友,是现实百态。

古语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曾听过种男友?
影片伊始,默片式的表现手法,夹杂着零星黑底白字的对白,清晰透彻而又切中要害地刻画着这么一位女主角。大龄女青年的她天马行空,时常陷入无聊的想象。百般挑剔,太过吹毛求疵,所以现实中数次相亲依旧无果。
从这里,引人入胜且一波三折的情节才刚刚开始。
第一折:女主角偶然经过了一家店,发现可以买一颗种子,可以种出幻想中的完美男友。像在平静的生活中投入了一枚重重的石块,必将掀起壮阔波澜。巧妙的构思吊人胃口,真实的心理活动感同身受,依旧是默片加对白的急速切换,辅以跳跃琴键般的配乐,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冷幽默,节奏明快,故事紧凑。
第二折:女主角悉心照料,同时沉浸在幻想中,无时不刻等待着豆男友出现的一天。造物弄人,一场大雨袭来,将窗边的种子吹断了……急转直下的情节,女主角快速奔跑掩面哭泣的特写镜头,虽无对白,配乐忽然达到高潮,整部电影成了苦情戏,男友终究是种不出的?一切不过是幻想?或者空欢喜?
第三折:一波三折终于没有让观众失望。女主角噩梦中惊醒,却意外发现男友种出来了!“你是我男朋友吗?”“嗯!”女主角笑了,她终于等到了这天。这真的是相亲相爱大团圆的结局呀!
最终折:豆男友来了,女主角却依旧欲壑难填。影片的结尾很妙,堪称一波三折后的最大亮点,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最后一幕场景定的很小,只有半面阳台。瘦瘦的豆男友从房间挪出,似乎还不太适应阳光。女主角精力充沛,像打足鸡血。狭小的空间定格再定格,半面阳台上挤满了种男友需要用的大浴缸,而浴缸面前,镜头终于停在了女主角的汗珠和眼睛上,她流着汗,喘着气,含着笑。此刻,由“小”及“大”,利用空间的狭隘将女主角贪婪的表情被扩大至了极致,同时,讽刺也达到了至高点。远远的背景是上海各大著名建筑:东方明珠、金茂……一应俱全。仿佛十里洋场,充满欲望,只有一个完美男友岂算完美?这样看来,豆男友又岂算奇葩?
回想影片刚开始,女主角找不到男友,孤单寂寞。但恰恰应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她要完美,只能靠DIY。种出了豆男友,却又觉得一个远远不够。仔细想来,也不是什么多稀罕的病。不就是要求高一点,男友多一点?现如今,因为这样未婚的女子恐怕不少。
这部影片,满含隐喻,充满了讽刺和调侃。哀叹冷笑间,唏嘘不已。
豆男友,种的岂是男友?不过是现实百态。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93
45#
q.toto 发表于 2014-1-31 08:14:54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快乐!各位大侠!年后一定记得继续华山论剑!
44#
霍元乙 发表于 2014-1-30 11:01:52 | 只看该作者
    《柒柒》 影评
     这部短片题材非常的新颖,独具魅力,一个失恋的男孩,患上了失眠症,晚上出去跑步时,遇见一个在垃圾堆中找故事灵感的女孩。开始演绎出一场场联想出来的故事。
      我惊叹于编剧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可能剧作的基础本身就是一个因果关系,每个结果都有一个前提。可见编剧的基本功特别的扎实。
     一个平平常常的夜晚可以发生什么?怎样才能让一个无聊的夜晚不那么漫长呢?显然人内心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来的故事让平凡的夜晚变得丰盈精彩起来。一个晚上,就可以让你觉得经历了整个人生,这也许就是电影的魅力和意义。
     这部短片让我想到一个小说,有一天,有个女孩,突然和她的男友说分手,搞的男友很莫名其妙,貌似也没有发生什么争吵或做错的地方啊,他想了一个星期,仍然没有答案,这时,女孩就给他打电话质问为什么和他分手,他都不挽留,不再争取?之后发生的事更加让男孩摸不着头脑,女孩引导男孩跟踪自己,然后一天下来她会让男孩汇报自己一天都做了什么?如果说的不够细,不够了解女孩,女孩就会延长跟他和好的期限,为了更好的了解回到家的女友在房间里都做些什么?男孩只好去翻她丢在垃圾场的垃圾。小说就在这个地方结尾,当一个人的爱不被接受时,他就会变作跟踪狂。女孩都很陶醉被追求,被爱的感觉吧,总是期待着有那么一个人足够的了解自己,看穿她的逞强,保护她的脆弱。
     影片地址:http://www.showing9.com/portal.php?mod=view&aid=6617#com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11-23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