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爱情》歧视的不只是九亿农民
作者:姬鹏
近年来反映农村生活情节的电视剧数量颇多,可是大多都是洪水猛兽,真正能为“三农政策”助力的凤毛麟角,说实在的就是“这个真没有”。就算这样也罢,但你们为何要“反歧视”农民呢?这个刚刚不再为“讨工钱”犯愁的群体难道还不够惨吗?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被“整改化”,不断被“工人化”,不断被“城市化”,不断被“搞笑化”,也算中国有多了一个“四个现代化”。
是爱情夜曲还是歧视的号角!大家长点心吧!
《乡村爱情》我看过了,传说一度捧红了“赵家军团”,同时也创下了央视的收视率大关,可见其影响是宏大。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当我们在吃过“晚点”,喝过清茶的同时,我们中太多的人是浮躁的,空虚的,一觉醒来,又是个繁华的工作日,等待他们的是下一次无助。导演用电视剧挖空心思来取悦观众,忘了做人的原则,他们眼中的农民永远是“口斜鼻子歪,走路没方向。说话无轮次,出门尽笑话。”这难道不是一种反歧视吗?可是我在农村也生活了十几年,农民可也不是这样啊!城市人看到的是一种假象,一种不知情的愉悦。可见有多少无知的笑声在每个黄金时间“狂笑”,伴着“恶毒的”剧情。城市人的优越感是阿Q的,明显的虚伪。可见他们也是可怜的。
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是厚重的,老实的,可是现在农民的概念尽然与“搞笑”成了同源词,与伟大的歌谣越来越远,听起来很伟大,就是没人愿意当农民。真他妈“虚妄”。《乡村爱情》中的手法是粗鄙的,昧良心的。他们挣的是“打主宗”嘴巴的败兴钱。什么贺岁剧,什么特约播出,竟是些虎皮膏药的幌子。他们挣得是“贱人”,“祸人”的黑心钱,尽管场面是欢乐的。
尽管这样,有些农民还是捧场,明知人家歧视自己,还把自己搞得“迫不及待”。甚至笑着岔气,坐立不平。此处的“恶毒”是个巨笔,最起码导演是个实证主义哲学的门徒,他骂了人,却让你为自己的不幸鼓掌,可见其中的阴险。
再说拿农村爱情来做戏,明摆着是在欺诈市民,可是我们知道爱情在农村是个“虚词”,农民眼中是我老婆不是全部,“命根子”是那块扶不起的二亩三分地,尽管温家宝总是关心着。于此,城市人被玩弄了,农村人被歧视了,赵家军却火了。可见百姓有多么可悲!
《乡村爱情》本身的舆论范畴是农村用“本山大叔”的潜规则就是:“小丑文化”,他认为“农民的精神生活就是看自己笑话,给别人笑话看,既当观众,也当演员。《乡村爱情》却又是专门给小市民看的,如果不幸有农村人看过了,不要慌,你是没错的,可别被“本山大叔”忽悠了。你一慌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可笑,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到头不就被歧视了吗?
关于反歧视其实就是一种“隐性歧视”,“本山大叔”正是借助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互相抵触做文章,来给自己票房。《乡村爱情》可能只是我谈到的一部反歧视电视剧,我只想呼吁大家能与反歧视斗争,让这种恶意重伤百姓的手段成为落空。暂且就拿《乡村爱情》开刀吧!也算为《乡村爱情》系列片终结做个道场。
|
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