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机房偶遇邱导,要求写总结。看了叶子的,欧买嘎,很专业。硬着头皮写吧......希望能有几句不是废话就行,老鸟不必看了。
导演处人(剧组)
噢,我这个人其实不太会交友,朋友也不多,多的可能也只是合作上的伙伴,具体点说,对于剧组拍摄时的合作经验问题,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小经验,仅供参考。
来参加这次活动,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第一,出钱的不是我带去的制片,更不是我;第二,每个人在剧组里,不同的只是分工,所以,没有任何人应该怎么做,要求别人必须怎么做。那么在和一些工作人员协作时,我一般称呼别人为某某老师,就算他只有力气比我大,帮我搬轨道,那也是力气老师吧?呵呵。每个人有自己的出发点,这个没有错误,你也左右不了别人的想法,有人说最风光的是演员,有人说最风光的是导演,你可知你拍完了戏,那些排在密密麻麻字幕里有许多经验比你丰富,拍了不少大场面的场务,灯光,录音,他们可能都比你导演要有经验。所以在拍片现场尊重他们,就是尊重自己这个职位。
导演处事(剧组)
导演系毕业以后,我没能像上学时拍作业那样做导演了,于是进了不少电影剧组,干过场记,导演助理,今年才有幸升级干些执行导演和副导,累积了一些正规组的现场经验。不是什么大胶片组,但是很磨练人。分享一点。
当我们早上很早就开工,晚上很晚才能收工,除了导演能坐着看监视器,很多人是一直站着工作的,导演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里,但是工作人员干的是一个工种,比如举杆,比如拿着笔记场记单,然后跑来跑去记时码,比如摄影说一会在这里架灯,然后一群人装灯调灯,当导演说:我觉得在那边架吧,所有人又开始挪动,他们是很消耗体力的,那么“按点吃饭”这个词是我一个前辈提醒我一定要谨记的,因为你不饿,别人可能已经体力不支了。在北京,有许多场工已经30多40岁了,干了十多年场工的,他们还是一天100块,他们不会因为一部戏就牛B起来,谁也不会知道《霸王别姬》《英雄》《唐山大地震》的场工或者什么什么助理是谁,但是你们知道导演是谁,所以请你顶着“领导”这个光环在专注于工作的同时,记得按点发饭,给这些没有光环的“小弟”简单温饱。这是对以后几天工作情绪的一个基础保障。夏天,水也得管足。如果你不想别人在背后骂你很二。
《雕塑》开拍前,我谨遵着自己积累的这些小经验,到了象山。然后按自己的个人经验去部署了,去之前,我查了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如果发现不测,又能左右的了拍摄日期的话,尽量跟组委会商量,我是第二波去的,但是我们提前三天开拍了,那三天里只遇到了2个小时的雨。如果不能左右天气,试着左右开拍日期,因为我的那一声开机,就是一万块钱。。。。。。地震预测局都有误判,那么天气预报也会有,所以还得人为的做第二手准备,开拍前一天,我做了两份明天要开拍的拍摄单,到了当天早上,看看云,没有很大乌云,于是决定拍外景,在第一天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把所有外景戏都拍完了,只剩下一场可以改内外景的外景戏,所以拍完第一天我叹了口气:就算明天下雨,也能正常开机。第一天拍的很紧,这个场景还没拍完,一些不用的设备已经提前去下个场景了,那么第一天我一共换了八个地点拍了八场外戏。自己带过去的制片在这时起的作用很明显,他会时刻问我还有几个镜头,当我告诉他还有两三个的时候,他就会带着一部分人去下一个场景布置了,我和摄影录音一到,马上就能开拍。那么,饭按点吃了,水管足了,谁有怨言说累,那我们这些很二的青年导演就能发飙了:“你怎么那么不专业?没干过大组啊?”其实只要你在架灯之前,顺着灯位拍摄,不要浪费灯光师的有效工作,分镜头统计成熟,并且知道演员这一大段台词中你是要分切镜头的,那么有些不顺溜的台词,其实也可以喊过。而不是想到哪拍哪,心中没数。那么就算你工作效率很快,转场的舟车劳顿很频繁,只要做的是有用功,也没人会说你,因为他们不想成为非专业人士。
关于演员。对于我来说,或者对于小导演来说,选演员,我一般不喜欢选摆谱的,因为只有小演员才会摆谱,真正有地位,有实力的演员,他们拍戏是非常专业加敬业的,但是很多演员不知所谓,为了避免他们拍摄时摆谱,以至于让我分心,所以我选演员,就算演员没有名气,我也希望选没架子,能驾驭的。演技的好坏,我觉得导演能左右演员的一半,但凡有些经验,或者专业学表演的,我觉得我的戏都能上,只是看形象上是否适合了,那么在没开拍前,我会让他们提交一份人物小传,就算不写,也得和他们深入聊聊,因为我心目中的剧本角色性格,可能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所以当演员提出他们的想法时,可能我会眼前一亮,弥补我心目中的这个角色,首先是倾听演员们自己理解或者递交的人物小传,这样既尊重了演员,又能不动声色的在演员身上看到这个角色可能还会有的闪光点,所以一举两得,呵呵。还有一点,就是忽悠。忽悠这个词不怎么好听,但是在适合的事情上忽悠对了,就会是好事,如果你能把你的剧本给演员说的天花乱坠,一担演员很感兴趣,可能有时候他们会着力去思考这个人物,当你的剧本里人物很多事,你肯定会忽略一些角色,那么这些难免被你忽略的角色,就会被这个很有激情的演员赋予它色彩,不论是不是个死尸,同样很有戏,呵呵。还有,称赞和鼓励,也是对他们保持激情的一种方法。
关于摄影。我觉得导演和摄影就像夫妻,沟通要很默契,开拍前,要宏观的告诉摄影这个片子的样式抉择,《雕塑》是一个喜剧,那么人物性格的凸显,以及紧张、轻松地节奏把握,不能只靠台词和剧情去塑造,在镜头上,那些大俯大仰,那些非常规镜头的规律我就提前和摄影师李屹沟通了,因为到了现场,可能演员的戏,可能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可能一些突发事件会搅的我顾不上镜头,所以当摄影师提前知道了我的影片样式的时候,那么他的一些决定会弥补我很多的“不小心”。
关于灯光。对于这次的象山之行,我觉得我遇到的灯光老师是很专业的,至少以前拍东西没有每个镜头每个镜头的打上那么多灯,我不是说灯多了就好,但至少近暗远明,画面的层次感,画面的空间感的塑造上,需要花时间去打灯,电影是黑暗里做文章,把画面拍的跟电视剧一样平面了,可能九分钟电影大赛也就和DV大赛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遇到这些经常干大组的灯光师们,我反而处于私心,没有认真去看演员,反而去研究这些光是怎么打的了,呵呵,这个可能是性格原因,因为我想到以后如果碰上不好的灯光师,我要的灯效他们打不出,我也能上前摆弄摆弄那些灯,告诉他们该怎么打。这个事也是跟组的时候跟别人学的,当导演对于初次合作的灯光或者摄影提出的一些意见不赞同,但是自己又没招的时候,你的频繁妥协,会让那些灯爷,摄爷们心想:这个导演好忽悠,随便干完拿钱走人。也许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坏,但是有一技在身,总比受人限制好。在灯光上,这次我悄悄偷师不少,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