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3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影评] 《老男孩猛龙过江》:由小变大后的“疯”情万种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Olivia.L 发表于 2014-7-15 10:3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满囤儿   

        没有趁热打铁,没有仓促上马,筷子兄弟硬是用了三年的时间,才从微电影的炙手可热,转战到了大银幕的万众期待。可以说,《老男孩猛龙过江》就是《老男孩》由小变大的一次雄起。更借助了筷子兄弟尿崩般的想象力,呈现了“疯”情万种之姿。华语嬉闹式喜剧片,又多了一部经典。大银幕又多了一对黄金组合。观众又多了一个可以期待的靠谱系列。



        国外有很多从短片变成长片后成就黑马传奇的案例。比如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第九区》就是从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自己编导的短片延展而来。当然,短片拍长片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比如在我国发生的,让人颇感惋惜的《李献计历险记》。究其原因,由小变大的成功要诀,便是短片的创意点、风格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被拉长后将令人更加爽快还是审美疲劳。一般而言,如果创作者草率而为,那么长片往往要么因为填充了过多的废料而显得无趣,要么就是过于重复而导致审美疲劳。如何继承并发展,是每一个改编短片的创作者,需要下功夫研究和设计的。


        当年以微电影形式面世的《老男孩》能够火爆到影响产业进程,主要得益于筷子兄弟把许多新意融在一起。怀旧、戏仿、调侃、快节奏、伤感而动情的主题曲。这些有的是内容上的,有的是形式上的。在拍摄长片的时候,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传承与强化都得做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观众的预期。好!在这筹备的三年里,我们看到了王太利频繁为其它影片客串,而肖央则如同消失一般埋头创作。两个兄弟就像一个做面子,一个做里子一般,将自己的作品逐层打磨。


        短片打动人心的是怀旧和中年Loser的励志,长片便把这个基本的人物设定搬了过来,并以此为基发展故事。这种Loser的励志故事虽然内地不多,但是在北美和欧洲,可都是年度票房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模仿让《老男孩》被影迷所挖掘并迅速向同好传播。长片《猛龙过江》的戏仿范围立即扩大,不仅香港无厘头随处可见,香港枪战片、美国黑色电影、英国黑帮喜剧、B级片恶搞,这些相当影迷化的元素也都被筷子兄弟把玩着。可以说这是在炫耀筷子兄弟作为影迷的经验值!低等级影迷只好乖乖补课。


        短片的讽刺力度并不大,最多也就是自我调侃了一下;长片的胆子就大多了,不仅再次矛头指向选秀,还把选秀内幕给搅和了一下。快节奏作为一种整体风格,被筷子兄弟很好地还原在了大银幕上。《猛龙过江》的正片甚至能给人预告片般的凌厉感,搞完就打打完就搞,完全不给观众下半身提出休息请求的机会。


        如果一味的放大短片元素,《猛龙过江》也得面临审美疲劳的风险。这次筷子兄弟反行之的,是主题曲的选择。《老男孩》和《父亲》的主题曲都是嬉闹过后的掏心,这次却在影片上映前就祭出神曲路线的《小苹果》。与之前的最后煽情不同,这歌是个热身歌,是在给“猛龙过江”壮行。筷子兄弟一开始便打定了注意,不把江水搞个天翻地覆,决不让你干衣着岸哈。


(原文载于电影网)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朋友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12-1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