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de523c0100w2xq.html
作者:程育海
认识张猛一年了,今晚重逢,他笑着说:“前两天翻工作照,发现咱俩还有合影,上次见面我怎么对你一点印象都没有?”
他当然没什么印象,我只是一个小记者,恰好喜欢《铁西区》,恰好是工人的儿子,恰好迷恋机床的汽油味、恰好曾在破败的电影院里斗殴追逐……恰好看了剧本很喜欢,恰好被派去探班……于是恰好在一张照片里,
张猛说这话的时候,一如既往,盘腿在凳子上,他那三岁半的女儿玩着IPAD2 上的钢琴,旁边的制片教的曲子,正是《钢的琴》里最简单的那个曲子。
关于这部电影,很多人说过很多话,相信上映后,会有更多人说,我就不凑热闹了,只想记记流水帐。
去年夏天,应杂志要求去访问他,当时张猛住在周围都是进城务工者的城市边缘带的一个破招待所里,一路所见,都是端着搪瓷碗大口拨饭、大嚼馒头的面孔,当时就想,这到底是个什么导演啊?
到了他的房间,发现,原来剧组没钱,只好拼命开酒店空调,胶片就在空调下面……我们几个人哆哆嗦嗦在房间里扯淡。
那晚喝酒,他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讲到在中戏的遭遇,讲到小时候对电影的迷恋,以及毕业后做舞台美工的不堪……那些故事说起来云淡风轻,听得我兴奋异常。已我浅薄的采访经验,大抵可以得出结论,张猛是个人,不是人物,是个人,正常的人,只是恰好当了导演,想当导演。中间出来去洗手间的时候,给秦海璐发短信,说“我喜欢张猛,这家伙真棒”。秦海璐一如既往的语调回复了一条:“那当然”。透着股子东北腔的骄傲。瞬间,这种骄傲就感染了我。
也是那个晚上,看到了《钢的琴》,凌晨两点,剪辑的电脑还发烫,张猛和工作人员已经困得东倒西歪,我醉眼迷离…
后来看完全片,首先问他,这片跟库斯托利卡有什么关系……他说,库是谁?直到今年过年,他才和一群人一起看了《地下》,发现果然有类似味道。
不过,境遇是不同的。张猛带着《钢的琴》剧本参加上海国际电影创投会时,其实是因为有免费机票和住宿,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转转,没想到拿了个大奖回去。那个时候,他连酒店里上网都没钱,只赶插上网线搜到东西,立马拔了网线……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超级艰难的剧组,资金捉襟见肘,秦海璐“仗义疏财”,而张猛酒后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片是拍给工人阶级的。是啊,过去工人阶级是老大哥,短短20年光景,工人阶级就成弱势群体了。如果你仔细看,不难发现片中诸多符号化的指代。
今晚再问他,这一年感觉如何,像梦吧。张猛点点头,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部戏会如此艰难,但拍完后会有这么多人喜欢,第一次见面,他就说,如果再这么拍一部戏出不来,就不干了,回家陪老婆孩子。现在,他终于不用这样了,但是他和制片、助理兄弟几人,因为这个戏累出了大病,他甚至得去韩国做手术。
晚上张猛讲到一个段子,拍戏结束后,想给崔永元看看片子,正好崔在东北,制片说,你得带点礼物啊,他花仅有的180块钱,买了两条烟,裹着塑料袋专程拜访……如今,崔永元说,把那钢琴弄来,留在他那,跟那些老火车头摆在一起。
一年过去,《钢的琴》放映满场,张猛自己都买不到票,只好站在过道里看,结果被工作人员驱赶……他说自己是导演人家也不信。
前段时间,有天晚上跟阿诺喝酒,这家伙醉醺醺靠在我身边说:《钢的琴》,就他妈是我理想中的电影。我拼命的点头,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呢。不是说影片有多好,只是想说,我们就想拍这样的中国电影,可以留在电影资料馆里,等到若干年后再放,依然能满场……
这件事,想想就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