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得知团队入围并且开始完善剧本的时候,我们几个主创人员正在纠结毕业设计,有的做模型有的搞图纸,当然有的人直接就拿了工作室的项目去交作业……于是乎通宵工作必不可免,差不多是6月中的时候,我们在设计工场华丽的毕业了。当天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去。
6月末的时候我和美术、摄影第一轮前哨进入拍摄地,浙江象山 石浦港 第一轮采景。待了两天后回来,开始进行美术设计和对剧本的场景进行初步修改。
同时确定cast,工作室征召进了制片主任和副导演,制片组开始搜集准备道具和制定场景制片计划。由于我们剧组规模小,大多数也是学生,所以谈不上选角的过程。基本上是现有的演员资源心里大致有个数,然后就去请来沟通交流,到7月基本三个主演都已经敲定。武术指导也刚好从长沙返回上海,马上开始两个男主演的训练计划。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男主演王程磊(猫哥),现在是我们学校表演系的老师,为人好且工作出色。我和他几年前就有过合作。猫哥的工作经验不可多得,不但提供了演员训练的形体房,也调动了许多道具资源,且在跟组过程中担任了很多道具采购与场景协调的工作,很是给力。
至此秋刀鱼创意的主创团队基本聚齐(导演,副导,场记,制片人,制片主任,摄影,摄助,男主演馒头,男主演猫哥,女主演小丽,武术指导,还有美术和音乐不跟组拍摄
7月中旬,由于重头戏的场景确认和动作设计必须尽早展开。我,猫哥,武术指导第一批前往拍摄地,开始对一些场景的细采工作,这三天我们全都晒黑一圈。之后大部队陆续到达,开始了现场的筹备及沟通工作。开拍前的工作基本主要是在当地制片主任的带领下看景(我们的场景比较多,所以自己一开始采了一些重要的),还有和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磨合。具体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觉得有必要稍微介绍一下沟通模式。
制片部门的沟通:我们的团队制片和组委会配备的跟组制片确认预算及资金,设备的问题,和当地制片确认一些场景使用和道具调用的问题,以及和生活制片确认餐饮和交通,还有通告方面的问题还有如何通知场工和司机车辆等等。
摄影部门的沟通:摄影技术员沟通设备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这次我们自己带了两台5D2并且还要使用组委会的一套5D2,三台机器如何协作还有一些配件需要他们去沟通研究。并且第三天会有一个镜头用到redone。
灯光部门:导演组和摄影组还要和灯光部门交流,因为我们团队完全没有懂光的人,很多地方都要请教灯光老师。基本后来和灯光沟通是我自己的事情了,因为灯光组人数多,我自己和灯光头交流其实更直接方便。
部门会议非常重要
这样说其实很笼统,因为剧组建制小的情况是分工不那么明确,特别是主创成员大家都得主动找事情干,串岗的事很常见,因为我们不是那么部门完备的剧组。比如制片要兼道具和服装,并且经常和化妆师交流。女主演有时候还兼场记,男主演们兼场工,我自己还要和摄影一起掌机(尽量使用双机位),而这当中没有人有怨言,大家都非常主动地去做自己份外的事,这是令我为自己的团队感到非常骄傲的。
这次的演员都非常卖力,刻苦,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孙延笙饰演林锋 汤佶靓饰演余小丽
王程磊饰演陆俊
拍摄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其实花絮片中都有所提到,针对一些同僚我来谈一些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愿意探讨的事情.
拍摄方面:
由于我们的影片和其他参赛剧组不同,是一部动作片,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劳命伤财。但又的确是我们入围的原因和特色。所以综合考虑我们放弃了租用价格昂贵的redone,而使用了相对便宜且轻便的多的5D2。考虑到在5天内拍摄300个镜头的压力,我们另外还带了两台5D2,以便尽可能的采取多机位拍摄。
组委会提供的是5D2+redrock套件,我们自己是带了一套新采购的铁头套件。使用下来的结果是……都扔了,哈哈。不得不承认相对于铁头,redrock的设计更专业,更扎实。在我们的拍摄中,由于是动作片,所以对于套件的承受度考验是非常之大的。当然,众所周知铁头的价格优势,其实也比较靠谱了。但就我们的拍摄感受而言,有几点
1 两种套件的重心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不适合肩扛拍摄。手持对于体力消耗又过大。在我的影片中手持拍摄是主要的风格,也由于一些场景狭窄,不得不使用手持的做法来进行调度。
套件并不好使
组委会的redrock
2 其实跟焦器不是那么好用的东西,当然这和经验有关。我个人和摄影师一块儿都拍了好一阵子没有跟焦器的单反摄影了,跟焦完全是一种手感的东西。跟焦器无异会使得姿势稍微舒服一点,但是在手持状态下又是另一回事了。大家看到邓大分享的最后三分钟里面,5D2的固定机位也并没有很老套的使用固定跟焦器,而只是在跟焦环上做标记而已。
我个人认为,跟焦器其实比较适合的情况是,上架子,并且有闲功夫慢慢安排调度的影片,那样可以在跟焦器上做跟焦点的记号,跟焦员看着自己的监视器配合调度来跟焦。但是遇到我们这种对轻便要求极高,对效率要求极高的片子,跟焦器显得累赘多了。
再者,实际和摄影技术沟通的情况是,5D2和red不同,电影机的焦点比较人性化,转一圈焦点可能移个5米。而5D2第一,焦程不均 二,各种镜头差距很大 三,最重要的一点,焦点飘动很大,可能对焦环稍稍一动焦点就跑远了。所以我跟倾向于直接跟焦,一是跟焦的姿势给与手持支撑力,二是跟焦的时候往往比较细微,需要注视着演员的动势然后手指上慢慢跟踪微调,所以我希望跟焦的阻力越小越好。而跟焦器本身就有各种阻尼,反而是让你跟不到焦。(这次带去的有个镜头是适马的50定,手动跟焦本身就有阻力,立即对跟焦产生了影响)
手持拍摄非常吃力
直接跟焦为主
3 我想说,这两种套件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可以上虑镜,redrock的监看也很不错。有一点我不得不提一下,就是铁头的魔术手,就那个支撑监看的玩艺,做得非常不好,难以固定易松动,redrock的就很牢。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看到我自己的示范还有男主角的那次滚摔,造成的结果是……报废一块ND4,然后铁头的遮光斗有些小变形,不过回来后用老虎钳已经解决了……
所以铁头也好redrock也好,都比较适合在客户面前装B……,实际使用你会马上抛弃这玩艺,我们后来的拍摄都直接把中灰用胶带粘镜头上,也就凑合了。至于机载监看熟悉了以后其实也还好,成像还是不错的,最多有时候需要头上盖块黑布呗。实际情况是每次看不见屏幕灯爷马上就给你头上来块米菠萝,立马就解决了。
5D2的优势是什么?他和red比起来成像没有任何好的,除了价格低那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了!
4 说一下这次带过去的镜头好了
24 F1.4L
适马50 F1.4
85 F1.8
100 micro F2.8
24-105 F4L
400 F4 DO
然后组委会提供了16-35 2.8L 还有一个24-105 F4L,原先说有一个70-200,过去才发现没有,所以有部分镜头是我们自带的550D+24-105来实现一点长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