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64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快递》制作小结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yezen 发表于 2010-8-11 02:45: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我得知团队入围并且开始完善剧本的时候,我们几个主创人员正在纠结毕业设计,有的做模型有的搞图纸,当然有的人直接就拿了工作室的项目去交作业……于是乎通宵工作必不可免,差不多是6月中的时候,我们在设计工场华丽的毕业了。当天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去。
  




    6月末的时候我和美术、摄影第一轮前哨进入拍摄地,浙江象山 石浦港 第一轮采景。待了两天后回来,开始进行美术设计和对剧本的场景进行初步修改。
    同时确定cast,工作室征召进了制片主任和副导演,制片组开始搜集准备道具和制定场景制片计划。由于我们剧组规模小,大多数也是学生,所以谈不上选角的过程。基本上是现有的演员资源心里大致有个数,然后就去请来沟通交流,到7月基本三个主演都已经敲定。武术指导也刚好从长沙返回上海,马上开始两个男主演的训练计划。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男主演王程磊(猫哥),现在是我们学校表演系的老师,为人好且工作出色。我和他几年前就有过合作。猫哥的工作经验不可多得,不但提供了演员训练的形体房,也调动了许多道具资源,且在跟组过程中担任了很多道具采购与场景协调的工作,很是给力。

     至此秋刀鱼创意的主创团队基本聚齐(导演,副导,场记,制片人,制片主任,摄影,摄助,男主演馒头,男主演猫哥,女主演小丽,武术指导,还有美术和音乐不跟组拍摄

        7月中旬,由于重头戏的场景确认和动作设计必须尽早展开。我,猫哥,武术指导第一批前往拍摄地,开始对一些场景的细采工作,这三天我们全都晒黑一圈。之后大部队陆续到达,开始了现场的筹备及沟通工作。开拍前的工作基本主要是在当地制片主任的带领下看景(我们的场景比较多,所以自己一开始采了一些重要的),还有和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磨合。具体的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觉得有必要稍微介绍一下沟通模式。

    制片部门的沟通:我们的团队制片和组委会配备的跟组制片确认预算及资金,设备的问题,和当地制片确认一些场景使用和道具调用的问题,以及和生活制片确认餐饮和交通,还有通告方面的问题还有如何通知场工和司机车辆等等。

    摄影部门的沟通:摄影技术员沟通设备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这次我们自己带了两台5D2并且还要使用组委会的一套5D2,三台机器如何协作还有一些配件需要他们去沟通研究。并且第三天会有一个镜头用到redone。

     灯光部门:导演组和摄影组还要和灯光部门交流,因为我们团队完全没有懂光的人,很多地方都要请教灯光老师。基本后来和灯光沟通是我自己的事情了,因为灯光组人数多,我自己和灯光头交流其实更直接方便。  


部门会议非常重要

       这样说其实很笼统,因为剧组建制小的情况是分工不那么明确,特别是主创成员大家都得主动找事情干,串岗的事很常见,因为我们不是那么部门完备的剧组。比如制片要兼道具和服装,并且经常和化妆师交流。女主演有时候还兼场记,男主演们兼场工,我自己还要和摄影一起掌机(尽量使用双机位),而这当中没有人有怨言,大家都非常主动地去做自己份外的事,这是令我为自己的团队感到非常骄傲的。

    这次的演员都非常卖力,刻苦,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孙延笙饰演林锋 汤佶靓饰演余小丽  

王程磊饰演陆俊

    拍摄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其实花絮片中都有所提到,针对一些同僚我来谈一些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愿意探讨的事情.

拍摄方面:      
    由于我们的影片和其他参赛剧组不同,是一部动作片,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劳命伤财。但又的确是我们入围的原因和特色。所以综合考虑我们放弃了租用价格昂贵的redone,而使用了相对便宜且轻便的多的5D2。考虑到在5天内拍摄300个镜头的压力,我们另外还带了两台5D2,以便尽可能的采取多机位拍摄。

        组委会提供的是5D2+redrock套件,我们自己是带了一套新采购的铁头套件。使用下来的结果是……都扔了,哈哈。不得不承认相对于铁头,redrock的设计更专业,更扎实。在我们的拍摄中,由于是动作片,所以对于套件的承受度考验是非常之大的。当然,众所周知铁头的价格优势,其实也比较靠谱了。但就我们的拍摄感受而言,有几点

        1   两种套件的重心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不适合肩扛拍摄。手持对于体力消耗又过大。在我的影片中手持拍摄是主要的风格,也由于一些场景狭窄,不得不使用手持的做法来进行调度。

套件并不好使

组委会的redrock

       2   其实跟焦器不是那么好用的东西,当然这和经验有关。我个人和摄影师一块儿都拍了好一阵子没有跟焦器的单反摄影了,跟焦完全是一种手感的东西。跟焦器无异会使得姿势稍微舒服一点,但是在手持状态下又是另一回事了。大家看到邓大分享的最后三分钟里面,5D2的固定机位也并没有很老套的使用固定跟焦器,而只是在跟焦环上做标记而已。

         我个人认为,跟焦器其实比较适合的情况是,上架子,并且有闲功夫慢慢安排调度的影片,那样可以在跟焦器上做跟焦点的记号,跟焦员看着自己的监视器配合调度来跟焦。但是遇到我们这种对轻便要求极高,对效率要求极高的片子,跟焦器显得累赘多了。

          再者,实际和摄影技术沟通的情况是,5D2和red不同,电影机的焦点比较人性化,转一圈焦点可能移个5米。而5D2第一,焦程不均 二,各种镜头差距很大 三,最重要的一点,焦点飘动很大,可能对焦环稍稍一动焦点就跑远了。所以我跟倾向于直接跟焦,一是跟焦的姿势给与手持支撑力,二是跟焦的时候往往比较细微,需要注视着演员的动势然后手指上慢慢跟踪微调,所以我希望跟焦的阻力越小越好。而跟焦器本身就有各种阻尼,反而是让你跟不到焦。(这次带去的有个镜头是适马的50定,手动跟焦本身就有阻力,立即对跟焦产生了影响)  

手持拍摄非常吃力

直接跟焦为主

         3   我想说,这两种套件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可以上虑镜,redrock的监看也很不错。有一点我不得不提一下,就是铁头的魔术手,就那个支撑监看的玩艺,做得非常不好,难以固定易松动,redrock的就很牢。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看到我自己的示范还有男主角的那次滚摔,造成的结果是……报废一块ND4,然后铁头的遮光斗有些小变形,不过回来后用老虎钳已经解决了……

        所以铁头也好redrock也好,都比较适合在客户面前装B……,实际使用你会马上抛弃这玩艺,我们后来的拍摄都直接把中灰用胶带粘镜头上,也就凑合了。至于机载监看熟悉了以后其实也还好,成像还是不错的,最多有时候需要头上盖块黑布呗。实际情况是每次看不见屏幕灯爷马上就给你头上来块米菠萝,立马就解决了。

         5D2的优势是什么?他和red比起来成像没有任何好的,除了价格低那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了!



4   说一下这次带过去的镜头好了

        24 F1.4L
适马50 F1.4   

        85 F1.8   

      100 micro F2.8     

       24-105 F4L  

       400 F4 DO

    然后组委会提供了16-35 2.8L 还有一个24-105 F4L,原先说有一个70-200,过去才发现没有,所以有部分镜头是我们自带的550D+24-105来实现一点长焦的。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朋友圈
2#
 楼主| yezen 发表于 2010-8-11 02:51: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5   谈谈大家可能有点兴趣的摄影头盔

         我只是出于个人爱好希望能实验一下主观视角的镜头。这个头盔的确是仿制最后三分钟里的那个,但是我们没有那么高的成本和技术来做这个,而且比较急。(也就做了两个晚上大概)所以我们用了十分山寨的方法来研发。基本模仿那个头盔的构架,但是零件其实直接用的铁头的。在学校机械系的车床对mich2000的头盔进行改造,做完以后没想到还挺凑合的,基本能够满足要求没有大问题。在拍摄地还找人加工了配重部分,最后使用还算行。唯一的问题是热靴上的卡扣顶部很难固定,容易转头。后来用大力胶绕了一圈也就OK了。

很沉很纠结的摄影头盔



6   关于其他  

      这次拍摄动用了古老的8米载人摇臂。唯一提一下的是由于没有经验,到了现场才发现DV的云台全都不能上,碗口太大了。要用电影级别的云台比如red的云台。后来只能临时在载人摇臂碗口上面放砂袋,手持支撑拍摄。而斯坦尼康同样是适合大机器的,第一天试用后就不再用了。

临时沙袋上升降

大斯坦尼康不适合5D2

制片方面:



      虽然是9分钟短片……但是由于是该死的动作片,所以给制片部门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这次参赛有的剧组就一个场景窝在一个房间里,两天拍完走人……而我们是将近10个场景,18场戏,拍摄长达5天多。道具量也是非常之大的。

       场景方面由于当地制片的工作,基本都能协调,唯一的麻烦是跳楼飞跃的场景。本来选中的一个地方非常理想,猫哥担任了场景协调,但没想到……落地点的那幢楼楼主十分难对付,是个刚放出来没多久的家伙,态度非常强硬。三番两次协调未果,我们只有换景。好在新景也有比较好的效果,虽然没原先那个点丰富。

现在的飞跃景

      由于有一场追车戏,所以车辆方面不但用了剧组的车……剧组箱车当拍摄车用,摄影师窝在里面把门打开,金杯当道具车,然后借了一辆黑色轿车和一辆出租车,当天由于需要封路,还调用了一辆警车,下午的围剿镜头则是征用了3辆警车一辆警用越野车,实在是佩服制片团队的实力亚!虽然处于安全考虑没有拍摄的非常到位。但我自己也算过了一把开警车的瘾(第一次无照驾驶就是开警车……)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景是手术室,由于剧本里是临时搭建的手术棚,所以专门定做了框架和塑料薄膜以及白布来搭景。一开始为了方便布光安排在医院停车场,但突然刮起了大风,只有临时转入医院大厅,好在医院极力配合,给我们提供了医用设备作道具,并且给了4名医生护士做群众演员。最后拍摄持续到12点半,对医院的配合实在是感激不已。然而最后和灯光部门交流了以后发现……其实我们只要买薄膜就可以了,灯光组的脚架和蝴蝶布足够满足场景需求……也的确是上了一课亚,谁叫我们连蝴蝶布是啥都不知道呢……   





导演方面:  

       这次的拍摄对于我自己来讲是学到了不少,并且认识到团队沟通是多么的重要(以前都自己瞎来胡搞搞……),比如第一天拍摄,剧组就发现指挥混乱,当然也的确是刚开机,太乱了。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好在马上调整出了状态。我个人在开拍前总是会非常焦虑……头疼,但是开拍以后反倒是停不下来,当然这也许也是个问题。  

    组委会邪恶老大邱琦说过:导演在拍摄时候往往由于创作过程而废寝忘食,但是团队不可能每个人都这样。所以拍摄的节奏调整也很重要。这次我也是尽量和制片部门协调好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然后每天都尽可能的快节奏拍摄,在现场高效率运转,这样每天大家都可以早下班早休息,不至于顶着疲劳上工。虽然剧组长时间连续工作很正常,但那样剧组氛围和工作状态都不会太好,对于动作片这种需要高度集中与合作的片子来说更是如此。最后只有医院那天是工作了15小时的,其他天数都还算比较顺利。



    还有就是原来的小工作室,或者说个人拍摄的模式在电影的机制下是不合适的(专业老手请忽略此段)。这点我也是深刻的得到了教训。因为我以前的习惯是不做分镜脚本,而是直接画分镜的。但是这种周期里面,从确认场景到拍摄只有这点时间,镜头量又大,那我自己都来不及画,何况开拍在即导演也有很多工作。所以才过渡到写分镜的方法。



    可是结果这几天的拍摄证明导演准备仍然是不够充分,因为等所有场景确认再开始写分镜其实还是为时过晚。我基本是每天晚上做第二天的分镜,场记打印后带去现场,这样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也没有时间和各部门沟通镜头调度。而如果事先沟通好的话,灯光摄影等部门肯定在现场反应会更快。且除了第一天,都没时间给演员排练走戏,可以说是没有经验的表现。这使得剧组在后几天的拍摄中都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镜头NG次数也降不太下来。



    重视场记的作用!场记不但在现场能够保持接戏,记录镜头,还能提醒导演应该拍摄的内容,帮导演理清思路。最重要的是场记单是后期剪辑以及音画对板的重要文件。没有场记现场一次次的报板,后期对板也不会那么容易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现场排练。用惯数字机的人都会直接开机。但其实第一次的调度除非是大特写……否则是不可能一次成功的,除非导演和演员还有摄影的默契已经非常强了。所以宁可先带机排练,1是省去场记唱板打板的时间(对于短镜头来说是很长的时间!镜头量一上去唱板时间则相当可观!),也不用等录音摄影开机,完成一次调度后,导演就可以对摄影和演员进行调整,录音也会自己做调整,这样就可以增加片比的同时节约时间。也大大减轻了后期的压力!



       然后就是导演一定要及时和演员沟通,特别是趁着灯光还有现场布置得时候,和演员沟通台词以及表演,不要等开机拍摄时出现台词别扭再改就浪费了拍摄时间了……能抓住演员走戏就走戏~


邪恶老大邱琦饰演邪恶熊猫经理:“警察算什么?还不是被我的‘初吻’吓倒?”

       最后,导演要有人格魅力去感染周围的人,邱琦导演会有莫名的幽默感,说点冷笑话来缓和气氛,缺点是喜欢搅局(他饰演我戏里面的一名经理,反面角色),我则是拍戏的时候比较疯狂……

                                                         叶长青2010 8 1


为啥要绑我……


导演当然要坐宝马啦

3#
q.toto 发表于 2010-8-11 09:26:4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 所 见过的 最帅的 总结,加油呀 秋刀鱼!
4#
70-200 发表于 2010-8-14 00:49:3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只EF 70-200 f2.8L,对自己未能登场感到非常遗憾...
作为拥有f2.8的镜头,深刻表明n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及肯高的77口径滤镜架会在35以下的广角端造成暗角。不过组委会的那套滤镜还是可以营造出一些效果的。
作为摄影..强烈抗议导演要求我手持上了铁头套件的5d2....
5#
dgg 发表于 2011-7-8 18:36:58 | 只看该作者
郑重其事的顶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5-2-21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