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导演周美玲的《漂浪青春》是一部les(女同性恋)片,台湾酷儿(queer,意指同性恋)文化一直都非常繁盛,所以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作品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出品,来满足这个群体和对这个群体感兴趣的观众们的需求。 在台湾文化中,les第一次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自觉的感情而存在,不再需要男性话语支持,是女人们自我自发的心声,这是我喜欢台湾电影的一点,它可以足够成熟,足够宽容,能够对社会上不同的,甚至边缘化的现象,尽量做出尊重和平衡的解读;这部电影充满着尊严,充满着不同性取向人群的尊严,对待周折变化的命运走向与选择的理解和包容,即使有些命运的走向已经背叛了它的初始,但故事却做到了不评判和不夸张,实事求是尊重人性;演员演绎得自我,本真,纯挚,无畏。一个曾经死心塌地爱女人的水莲,最后能跟一个gay相扶度过生命最后的旅程,爱情到最后变化成了亲情,友情,在艰难困苦时坚韧屹立的支撑。而这种爱却不能简单称之为爱情,它比爱情更伟大,更默契,是付出和守护,是承担和分享,也是希望和信仰。看过这部电影,我突然顿悟到,你在一个地方开始,却往往在另一个完全想不到的境遇结束。开始的你和最后的你,也许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你也许变成了那个你讨厌的自己——身陷世俗的庸常;也或者,变成了一个更盛大饱满的奇迹,生活成了一种荣幸。人生对每个人的改造和重塑,神奇就在于此间。所以不要轻易去谴责别人的背叛,因为每个人都充满矛盾。要多去看和观察,因果就藏于他们的经历和种种心绪中,存在于每一个,像一个谜团一样复杂,却又丰富的生命里。
音乐很美,镜头充满了台湾电影镜头中一贯独有的清新,安宁的气息。在海边,在花草之上的初恋懵懂,欢声笑语,在暴雨中的知己相逢,会心一笑。从认识到结合,再到分离,导演始终把持了最适当的感情宣泄,点到为止,轻描淡写,在细节处见胜。 有时我们看不清楚谁会陪自己走下去,有时候我们看得清楚,也追求得到;有时候我们看清楚,追求到过,却最后还是失去。失去,是生活一贯的定律。在生命这趟列车中,呼啸而过的,是路边五光十色的风景,也是不同生活阶段自我的心绪与执着的更改,路漫漫,旅途孤独,聚少离多中,人们静静品味着命运的幻化得失。
最后收尾时,竹篙和水莲一起朗声大笑,多年之后他们各自的命运充满了戏剧化的安排和起落,却彼此再无实质的交际。但就在当时那一刻,她们是一起在乡村舞台上放声高歌的最佳拍档,是初遇的朋友,是知心的伙伴。那时水莲是充满魅力的姑娘,戴了粉红色的耳饰,眼眉妩媚动人,臀部丰满光亮,完全不知未来自己孤独惨淡的光景;当时竹篙是心事迷茫的“假小子”,不知道自己的归属在何方,也不曾看到自己未来那痴情的爱人。她们都是如此的年轻,青春,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任何烦恼都能轻易解脱,什么过错都可以就此放下。所有的阴霾和沉重,似乎只需要骑上摩托车,两个人在暗夜中一起呐喊飞驰,就能轻松甩开。 这是整个电影中,最让我羡慕的一幕,是青春的优胜逼人之处,也是最超脱和洒脱的镜头。我想这也是同样历尽生活坎坷的女导演周美玲最中意的一个情节,所以她把她们俩在卡车里躲雨,相识一笑的镜头剪裁了一下,做成了这部电影的封面和宣传照。
在这个镜头里没有爱情,只有知己,两个人的对话,很像一个人的对镜自语,这种纯洁很动人,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电影语言在一定的时分,超越了爱情,超越了遗憾,超越了一切的爱恨生死,变成一个清澈见底,轻松无忧的漂浪青春。 我总觉得人生是个诡异的小骗局,我们毕生追求爱情,但是最后得到的却与感情无关,仅是份安宁放达的心境。执着了那么久,过程和结果居然都被一一忘却;爱恨情仇犹如广厦纷纷塌陷崩离,最后拿到自己手中的,只是一枚虚无淡泊的心志。这到底是命运的戏耍?还是自我境界的位移?还是时光与历练珍稀的馈赠?答案,似乎永远在曾经执着,曾经放弃,曾经起落间难以自己,永远追求却一直失去的我们每个人心中。 多少年前我们曾一起拥抱,一起欢笑,多少年后纵然容颜尽失,人生已老,却依然拥有一颗随风行走的心 转载于:党阿飞 http://i.mtime.com/helendang/blog/7766376/ 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