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kykwok 于 2016-7-16 17:01 编辑
姓名:Domenico Salvatore Erri
生于意大利博斯克雷尔(那不勒斯-意大利),现居布里斯托(英国),25岁
专长:音乐制作与创作,声效设计,foley,音频剪辑,录音室与现场音频技术,音效的电子合成与操控,吉他演奏,指挥,乐谱创作,定位录音,现场调试,项目管理,沟通与团队建设等。
-教育经历-
本科:就读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 流行音乐与技术专业,就读期间
• 对抗抑郁症公益专题广告片创作配乐
• 为广告《Hubbard’s Cupboards》创作配乐
• 创作一部十分钟的杂志秀
• 录制三张流行音乐E.P.
• 创作涉及各类流派的单曲
• 担任三场童话剧及两场慈善演奏会调试及混音工程师
硕士:就读于布里斯托大学 电影与电视制作专业,期间:
• 为三部电影制作配乐(其中之一为动画电影)
• 为三场Live创作配乐
• 创作两首有版权的音乐
• 为三部纪录片创作配乐(其中之一为BBC纪录片)
• 创作两首电子音乐
• 创作五个基于录音棚的音乐项目
在攻读硕士期间,我加强了对自身专业媒体创作的技巧与知识素养。同时,通过完成各项作业及任务,我加深了自我的专业意识,对相关领域如处理预算,物流,合同等有了更全面、深层的认识。除此以外,在为电影及记录片作曲过程中,我不止从音乐角度,更从视觉与记叙角度,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音乐应用在此类音乐媒介中的理解。这也为我的作曲打开了更广阔全面的视角。
例如,在为上述BBC 纪录片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首先,我要通过沟通,把握好制片人对影片的整体视角与思想。其次,我要通过在对本片的不断观看中,把握体现制片人整体思想的最佳方式,并考虑如何在有限时间与节奏内合理使用音效。
接下来,通过分析镜头角度,切换和使用的设备,进一步把握影片节奏,并了解到如何在恰当时间增加或减少相应音乐元素。在对这些的成功把握基础上,我详尽分析文案对白,以评估哪些句子以待加深,哪些情感需要借助音乐进一步抒发。最后,我在创作音乐过程中深思熟虑以确保所有的音乐线索可以被影片恰当地应用。
- 工作经历 -
2014 年 作为现场声音学员 参与制作 It’s My Shout 公司的项目《Like/Unlike – BBC2》
2014 年 作为现场声音学员 参与制作 Heartwood Television 公司的项目《Lady Chatterley’s
Lover》
2014 年 作为现场声音助理 参与制作 Mirror Productions 公司的项目《Petroleum Spirit》
2015 年 为 Badbiscuit Productions 公司的项目《Ball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创作 原声带
2015 年 为 It’s My Shout 公司的项目《First Sign of Love–BBC2》创作原声带
2015-2016 年 作为音效设计师 为 Ammolite 公司旗下游戏《Rollout》创作原声带
2015-2016 年 为 Simply Marbelous 公司的项目《Submergence》创作原声带
2016 至今 为西英格兰大学与 BBC 和布里斯托尔的合作项目《Natural Born Chaos》创作 原声带
2016 至今 在为西英格兰大学 BBC 和布里斯托尔的合作项目《Seeking Snow(暂定名称)》 创作原声带
姓名:许以昕
台北人25岁
本科就读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副修长笛
研究所就读布里斯托大学电影电视配乐
从小学习古典音乐,长大后慢慢接触各种不同的乐风,音乐对于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初中进入音乐班,一路念到本科毕业,这其中参加过大大小小的表演,小至个人独奏会大至管絃樂团,高二随着光仁高中到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表演担任长笛首席,大学三年级开始至音乐教室教授钢琴长笛和音乐理论,毕业后组四人乐团表演自创或改编曲。而对于配乐,在大学三年级修了一堂“电影音乐分析”点燃了我对配乐的兴趣,开始搜集资料,找老师上课加强创作方面的能力,进而想攻读配乐方面的研究所。配乐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与较于被动的表演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更多的脑力激荡。
2013年7月至成都帮忙佛曲制作,担任歌手和谱曲助手
2014年4月担任Bonbon乐团的编曲师
2015年9月开始布里斯托大学的配乐课程
2016年年2月与布里斯托大学电影制作的学生合作《A Tale of Two Cities》
2016年3月与Mountview Academy合作 《Palm Oil》(班上选中的人员之一)
2016年5月与BBC野外生活纪录片导演合作Patagonia 01 《Rock Hoppers》
片段,并指挥布里斯托室内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