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3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互交流] 【小V观影】希波战火再起,伊朗...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Vita.W 发表于 2014-4-2 16:09: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Vita.W 于 2014-4-2 16:10 编辑

300勇士:帝国崛起》:希波战火再起,伊朗继续躺枪
      

弗兰科·米勒非常清楚第一部《300》漫画因何大受欢迎,导演诺姆·穆罗也完全了解观众为什么喜爱上一部电影,作为续集,《300帝国崛起》唯一的追求可媲美雅典奥运精神,更大,更多,更强,将“刀枪箭戟肉中过,断肢血浆漫天扬”的暴力美学推向新的高峰。看完《帝国崛起》,你会觉得任何杀戮恐怖片都如白开水,随便出来一个希波战士,斩杀一大片杀人狂。与之匹配的是,片中调动了更密集、更绵长的慢镜头,将画面调制得更接近油画,额外增加的血腥味全部蒸腾出视听美感,就连那头颅串成一串的骇人画面,也没有一丝恐怖变态。冷兵器打斗花活继续一丝不苟,光是高潮决战时忒弥斯托克利从策马过障到甲板上以一敌十那个长镜头,就叫人不得不为特效部门和动作指导鼓掌。

  上集的反派薛西斯是装扮阴柔走SM风的娘娘腔,与300勇士清一色的丰胸壮腹美臀构成鲜明对比,这次索性换成了女人。薛西斯也露了面,以动态PPT的形式秀出成神之路,但《300》里我们已经领教过这个“神”的脆弱,所以那个脱胎换骨的镜头庄严下掩不住滑稽,像春晚上的廉价戏法。这回我们了解到,“神”之所以外强中干,皆因是个傀儡。波斯女战神阿尔忒弥西亚为一己私仇曲解先王的遗愿,将头脑简单的薛西斯哄骗成木偶,可惜后半段木偶挣脱提线,复仇大计也功亏一篑——波斯人老是派这些不男不女的出来打仗,焉能不败。

  换成女统帅的好处是名正言顺来一场狂暴的性爱,《300》那场露点的轻烟曼舞没能逼近R级的底线,是当年令人遗憾之处。伊娃·格林扮演的女战神经历过比男性更严苛的磨练,却未被抹除女性本色,深谙如何挑起男性的欲望,从露大腿、触胸肌,到劝降的台词“放弃家人,为了更大的快感”、“加入我”等双关语,一切都熟练得像是夜场老手。而希腊猛将忒弥斯托克利仿佛意志顽强的我党情报员,美人计照单全收,一番逢场作戏后岿然不动,让阿尔忒弥西亚吃了个哑巴亏。上阵时女神身着背后倒刺的盔甲,似乎暗示她本身是憎恶异性的,充满雌性魅力的胴体与她的刀剑武艺一样,不过是征服对手的另一样武器。也许她唯一的失算,是低估了希腊人深厚的基情。


  场面上的飞跃不是难题,毕竟上一集是300人战役,这次出动的是“300”战船,从温泉关方寸之地的陆攻换成无边无垠的大海战,起点不同,规模自然连翻数番。如果说《300》还与历史有松散的关联,《帝国崛起》是直接踩进了神话领地。波斯帝国那张牙舞爪的巨硕雕像,有如暗域宫殿的雄伟城邦,薛西斯登高一呼,脚下一望无际的城墙,黑压压的人群,远远超越了公元前四世纪的文明规模。战舰上雕刻华而不实的巨兽,如同一头头海中巨兽,奋力吞吐波涛沉浮,间或给个大全景,简直使人密集恐惧症发作。波斯弓箭在水下拖出子弹的轨迹,倾泻石油的巨轮震天爆破,快赶上工业革命的成果了。海底还有史前怪兽吞人,这片要是去年上映,《狄仁杰》难免背上抄袭的黑锅。

  当然《帝国崛起》还不敢把历史一脚踢开,前两场以寡敌众的战术智取,多少还是由史书取材,除了感官刺激兼有些微的智力收获,也最酣畅淋漓。但“接史气”仅止于此,第三轮交锋就开始两脚不沾地了。石油巨轮一出来,我不禁哑然失笑,又拿伊朗人“不差石油”开涮了一把,意识形态上的抹黑也太扎眼。《300》制作于2006年,当时小布什政府在中东搞得鸡飞狗跳,又在电影里调戏一把伊朗,添柴加火,转移大众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西方自由军队大战波斯侵略者的题材,在当时十分应景,时隔八年已成隔夜冷饭,大众对伊朗的剩余兴趣也早在《逃出德黑兰》告罄。因此《帝国崛起》只能把波斯人往恐怖分子式的纯坏人塑造,用《宾虚》般的奴役船夫,派遣自杀式人肉炸弹等,刻画后者的暴虐无度。

  其实说来说去,两部《300》和征兵大片式的美国主旋律并无差别。只是比起以美国大兵为主角的当代征兵片,将两个制度不同的古代国家划出正邪善恶,硬生生在在道德境界和文明程度的先进落后上分个高下,多少有些无耻。我猜想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主创故意做出过火的姿态,一面高呼“希腊人的自由无敌”,一面又展现议员吵架时的丑态,其中的反讽意味没有《机械战警》“美国最伟大,美国人命最贵”那么赤裸裸,属于暗里使坏,只隐约唤起一点反感,算是给自己留了条退路。

  对影片主题更初级的观察,主要停留在对自由的渴望,仿佛把观众当成希腊年轻一代,充满了大家长式的说教,不断强调自由的价值,说了半天,都不如《勇敢的心》高呼一声那样直击人心。但话说回来,台词虽没什么内涵,但非常值得回味,那种字字玑珠的古典语录体是典型的弗兰科·米勒风格,隽永但不艰深,每一句都可以拿来装逼,要是你能以慷慨吟诵的腔调复述一段,没人敢说你不够文艺,至少唬住外行绰绰有余。许多阵前宣讲都是高纯度精神鸡血,比如“没有比你一起流血者更亲的人”,旨在标榜一种无条件无差别的同仇敌忾,只要把主语改改,任何革命领袖都直接剽窃走,振臂一呼洗脑一大片,收效如同两部《300》这样的高强度爽片,华丽形式彻底压倒苍白内容,你明知扯得不行,肾上腺素翻涌带来的快感则是实实在在的。
来自时光网(文/方聿南)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朋友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12-1 08: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