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701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影评] 永劫荒漠:荒芜的信仰,沉重的肉身

[复制链接] 分享到朋友圈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辛宇 发表于 2011-8-18 23: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电影中晃动着两位哲学大师的身影,同时又反映一段最沉重的历史,还掺杂着对于宗教的反思。这样的影片会吸引你吗?最近刚看的墨西哥影片《永劫荒漠》就是这样一部影片,然而却吸引着我渐渐步入其叙事情景中。



    墨西哥的影片你绝不可小觑,既有出奇的想像力,还有深刻的思考,同时故事也蛮吸引人。墨西哥亦是一个从种族到宗教到历史都很复杂的国家,不过这种复杂也为墨西哥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沉重的历史,杂揉的民族,浓郁的宗教氛围,让墨西哥的电影有着一种深刻的反思,而中美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则又给墨西哥电影抹上了一层奇幻的色彩。
    墨西哥的影片虽有沉重的反思,也有人性与宗教的沉思,却并不沉闷,相反电影中的情节总是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让你带着思考走进故事中去。
    《永劫荒漠》的主题并不轻松,它所反映的那段历史,正是墨西哥最为动荡的一段历史,从1917年墨西哥革命到内战的发生,再到对宗教的限制,激进的保守的,充满了血腥和残暴。确如电影所叙述的那样,天主教亦成为被革命的一方,当时的政权与教会关系相当的紧张,教会曾经有过的权利均被限制,教会的财产亦被瓜分,神父被杀亦是常事。电影将目光聚集于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也反映了导演的野心。
    当然导演的野心不仅于此,只是将电影拍成一部反映那个复杂时代的历史巨片,影片也远没有这么简单,而是加入了哲学与宗教的思考。电影的简介称,影片是从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日记中得到灵感。此话非虚,查一下克尔凯郭尔的生平,我们更可得知,影片的故事与与克氏的经历大有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脱胎于克氏的青少年时代,只是将故事放到了二十世纪前半页的墨西哥,此时此地的腥风血雨,比十八世纪早期沉闷的丹麦,似乎更多一些戏剧性。
    不过如果光是克尔凯郭尔这位神学家及存在主义之父,似乎并不公平。影片的名字叫《永劫荒漠》,原名是The desert within,来源于尼采,而在影片的最后,也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点出了电影的主题:“The desert grows, and woe to him who conceals the desert within him...”(沙漠在不断生长,而被心中的沙漠所遮蔽最悲哀……)。呵呵,克尔凯郭尔的故事,尼采的思想,导演的心确实很大。
    尼采与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虽然差异较大,不过两者都有关于人生之路三阶段的表述。尼采认为人要通往智慧之路,从合群时期到沙漠时期,再到创造时期;克尔凯郭尔则认为人的存在分为感性存在、理性存在和宗教性存在,而人面临抉择时需要信仰的跃升,这种跃升分为美学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三个阶段。其实看过电影就明白,电影中的情节就在这两个三阶段中跳跃着,它在审视着人性,也在审视着神性。
    阿里亚斯这位主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是墨西哥乡村的一个农民,生不逢时,生活于墨西哥最为动荡的岁月。他有八个孩子,比克尔凯郭尔的父亲还多一个。他与克尔凯郭尔的父亲一样,都担心着自己的罪孽不被上帝所原谅,会夺走自己的孩子来惩罚自己,所以一生都在赎罪之中。克氏父亲的原因是他早年曾经诅咒上帝,并强奸了女佣生下了孩子,而阿里亚斯的罪衍在于,他为了给最小的儿子以祝福,给小镇引来了灾难,并害死了祝福的神父及自己的大儿子,妻子难产而死,母亲也愤而离去。神父在被枪决之前也不肯原谅他,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罪孽的深重。
    《永劫荒漠》与克氏生平相似之处还在于,克氏父亲最小的儿子就是克尔凯郭尔,生理残疾,并且体弱多病,不过天生敏感聪慧;而阿里亚斯的最小儿子也是带着原罪而来,他的降生是以神父、母亲和哥哥的死为代价的,生下来就病怏怏的,父亲将他放在了箱子里,他也是聪明过人,并有绘画的天赋。我们从克氏的书中知道了他父亲的故事,我们也是从阿里亚斯最小儿子的眼里,了解到阿里亚斯悲剧性的命运。最后的结局也有着相似性,克尔凯郭尔的五个兄姐及母亲皆去世,而电影中亦是母亲及兄姐六人都先后夭折。克氏父亲与阿里亚斯都畏惧着上帝的惩罚,最后上帝的惩罚也如约而至。也许罪衍真的无法宽恕?
    阿里亚斯带着赎罪的心理,为了躲避战乱,带着七个儿女到荒漠安身,他认为他对子女的生活负有责任。阿里亚斯为保护孩子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儿女们确实也按着他所希望的样子成长,包括最小的儿子。那是造成他及家庭罪恶的源头,他为这个儿子付出更多的关照,他认为这个孩子身体很弱,不能与外界接触,更不能沾染到外界的灰尘,他将他置于一单独的房间内,不能出去,连兄姐都不能接触他。为了赎罪,阿里亚斯带着儿女们在荒漠中修筑教堂,将它当成献给上帝的礼物。他希望在教堂的建设之中,上帝的荣光显现,会表达出对于这个家庭罪衍的宽恕。然而,在教堂建成前后,他的儿女却相继死去。上帝真的在实施惩罚?
    电影色调很灰暗,导演也多用黑暗中的镜头,让影片显得更为凝重。不过影片却并不晦涩,导演在片中加入了很多动画的效果,并以一种并非真实的色彩变化,让影片显出了一种趣味,也抹上了厚厚一层的魔幻色彩。电影分成四个部分:原罪,忏悔,信号,宽恕。并以此对应电影所反映的从1926年到1942年这十六年的四个不同阶段,这十六年恰好就是阿里亚斯最小儿子从出生到十六岁的日子。
    影片看似宗教意味很强,通篇强调着原罪与救赎,强调忏悔与宽恕,描写的也是神父与教堂这种与宗教生活密切相关之事,但其实影片并非一部宗教片,导演也没打算将影片的主旨定位于宗教的意义,借用导演的话来说,他只是想用一个宗教的故事,来反映人类的一种狂热与偏执。这种迷狂与偏执并非只存在于宗教之中,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到处皆是,从国家到社会到家庭,从生活习俗到文化传统,人们的思维之中总是有着狂热,而这种狂热正在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永劫荒漠》的故事与克尔凯郭尔的生平有差别的地方。
克里凯郭尔毕其一生,都是个虔信的基督教徒,虽偶有违规之处,但上帝始终在他心中。他的父亲亦是如此,终生都在赎罪之中。而对于《永劫荒漠》就不一样了。小儿子并非虔诚的教徒,宗教在他心中远非那么重要。最后他与姐姐的乱伦,让自己更加罪孽深重。阿里亚斯实际是经历了对于上帝的虔诚,到盲信,再到狂热,最后信仰崩溃的过程。他为赎罪而敬神如仪,他因畏惧而忏悔不停,他的狂热蒙蔽了双眼,他的盲信让他的心中沙漠滋生。他偏执地固守一方,忽视了上帝的信号,最后却因得不到宽恕,失去了对上帝的信心,而自缢于教堂。这让他到死还在上帝面前犯下罪恶。
    阿里亚斯的行为其实已经远离了上帝,那并非信仰,而是一种偏执与迷狂,是以一种虚幻的东西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看《永劫荒漠》时,总是让我联想起希腊的影片《狗牙》(亦名《犬齿之家》),特别是在后半段,两者颇有些神似之处。对于《狗牙》,我曾写过影评《极权的暗喻》,认为电影写的是家庭,却暗指的极权制度。在《永劫荒漠》中也是如此,阿里亚斯虽然在上帝面前是罪人,但在他的家庭里,在这个荒漠里,他却是个独裁者。他以保护他们的崇高理由,用给上帝以奉献的作号召,将自己七个子女禁锢于荒漠之中。在这里,他是说一不二的人。他煽动着宗教的狂热,忽视子女们一切正常的为人要求,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在沙漠中建立了一个唯他独尊的王国。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他及子女的心中荒漠生长,作为人的权利被他肆意践踏。在这里,他的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将教堂尽快地建成,建得尽善尽美,以让上帝宽恕自己的罪过。在电影中,阿里亚斯既可怜也可恨。作为一个狂热者,同时也是个独裁者来说,他是可恨的。他编造着谎言欺骗着大家,对于大儿子要求有个女人的要求置若罔闻,对于女儿的忠告直接无礼,甚至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然而,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普通人,他又是可怜的。他目睹了老婆及大儿子的死去,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大七个孩子,而这些孩子都在他的痛哭声中相继死去:一个儿子在给教堂安装吊钟时摔下死亡,两个儿子死于瘟疫,一个女儿为寻找上帝的信号自溺于池塘。最后,一个儿子走出荒漠不愿回来,最小的两个儿女又乱伦。似乎所有的人伦悲剧都让他一人承担了,最后他的崩溃也就成为必然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心中除了上帝没有别的,这并不是上帝所要求我们的生活,这不是信仰,只是迷狂。而这种非理性的狂热心灵,就如同电影中的荒漠一样,除了杂草丛生,难以呈现出智慧的花朵。那种苦其心智饿其肌肤的修炼,只会让自己的肉身越来越沉重,而离得救的希望越来越远。最后只能如阿里亚斯那样,将整个的心灵遮蔽于沙漠之中。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分享到朋友圈
2#
漠景暄 发表于 2011-8-19 21:08:35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辛宇 发表于 2011-8-19 23:35:4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4#
清风细雨 发表于 2011-8-21 15:57:13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去看看这个电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客服

小黑屋|电商资讯|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 沪ICP备17006708号-3

GMT+8, 2024-12-1 10: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