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轮上能够清晰地远眺“白日焰火”夜总会的霓虹灯,警察张自力低沉地对吴志贞喃喃道:“你要主动一点。”于是他眼前这个冷酷而美丽的女子,便吻了上来。 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之黑色电影的场景,若是国内公映版保留了柏林版本中长段的摩天轮交媾,也许《白日焰火》会成为国产电影的一个类型拓展尝试的华丽里程碑。可惜的是,这场“死吻”点到为止,让后来的剧情发展,失去了锋芒。 刁亦男这部在柏林斩获金熊及影帝奖的作品,若以以往惯常对中国国际获奖电影的“偏见”式看法来审视,在地理意义上的展示,无疑再度落入“迎合西方眼光”的窠臼。影片呈现世纪之交的哈尔滨城市图景,并无特定地标,在在以几处反复出现的空间来结构(比如洗衣店、溜冰场等),在全国一样的街道店铺装饰风格之下,确实很难看出这是中国的哪一座城市。另外,刁亦男在镜头中大量用暧昧不明却又反差强烈的色块填充画面空间(夜总会、小巷子、溜冰场内外等),形成一种具有模糊性的场景特征,亦令置身其中的人物也模糊起来。 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的影片既非刻意展现中国社会阴暗面,又未生造民俗来讨人欢心,而是积极主动地展开影像与叙事上的双重革新,也正是影片所欲表达的意涵所在:警察张自力调查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被杀案,影片开头即由一块被分解并被抛入运煤队列的尸块主宰画面中心,已然将“悬念”推到前台,而令围绕案件的人物被这个悬念压住风头。吴志贞甫登场,双手捂着脸不断哭泣,观众看不清其面目,形成一个“模糊”的表演场域,但其实观众又多数已经猜到这是由桂纶镁扮演的角色,对于这个角色的期待不减反增,又是相当有趣的反差。 《白日焰火》将吴志贞塑造成一个与黑色电影中最常为人提到的“蛇蝎美人”形象有所不同的角色塑形(“蛇蝎”的面相被悲情覆盖),也将廖凡饰演的主角张自力的性驱动力及其性格中的弱点作了微调,亦与传统意义上的黑色电影男性拉开距离(在柏林版本中多处明晰暗示其行事作风及性格的细节在公映版中被删改,亦是笔者产生这种感觉的缘由),张自力在办案遭遇变故后,以工厂保安的身份,数年后再度介入与吴志贞有关的案件,卷入与其的情欲纠缠,在公映版中其性格的模糊度要甚于吴志贞,但这种模糊并未使剧情难以理解,相反,其性格是一个渐进的显露过程,在最后(为防剧透不展开)得到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白日焰火》的悬念推理过程,并不十分严密,部分桥段之间的逻辑也有疏漏,比如张自力拿着裘皮大衣去洗衣店的桥段,及中间两人数独独处的情感进阶,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网友将此片比拟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指其故事模式十分类似。也许《白日焰火》更适合放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来讨论比较合适,关于影片获奖的讨论,逃不开一系列主观因素,但对影片本身来说,置身于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由金熊效应带来的票房回报,值得思虑,一反面,确实也很少(或并没有)类似剑走偏锋的影片出现,另一方面,这一公映版本,依旧是经过剪刀手而损伤一定程度的真实面目的(最重要的就是上述的摩天轮一例),如何评价这部影片,需要将不同版本作仔细比较(目前所指出的删改部分,皆由一个网络流传的未完成版及部分看过柏林版本的评论者文字而来)。 但无论如何,若是单纯将《白日焰火》当做推理剧来看,会觉得索然无味,一切变数,有一定推理小说经验的观者都不会觉得新鲜,唯有变数之后浮现的各路人面(洗衣店老板、跟踪张自力的神秘杀手),以最短的速度与最暧昧不清的面目粉墨登场,才是如摩天轮般高高挂起的悬念之下,四散的耀目焰火。即令是最后的焰火桥段,也在删改中变成了爱情悲剧,《白夜行》的拥趸,自然不会太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