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标题: 读书笔记之《认识电影》:距离模式 [打印本页]

作者: 红企鹅    时间: 2011-11-14 10:58
标题: 读书笔记之《认识电影》:距离模式
【距离模式】

如人类学学者爱德华.T.霍尔所说:“在一个指定的空间内,动物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距离模式。”而且霍尔将这种距离模式更加细化,分为: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说道这个距离模式,很容易想到一个小故事。故事里两只刺猬为了取暖而决定抱在一起,可是远则不暖,近而互伤,不远不近才合适。这个合适的距离便是符合我们交往的一个心理距离。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依据对方的不同而划定一个距离,这个距离便能体现我们之间的关系。同样,在电影中,为了表达这样的关系,则需要用镜头来描述。

霍尔的四种距离模式对导演而言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每个距离模式大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摄像机镜头。比如,亲密距离可以用特写和大特写;私人距离近似一个中等特写的范围;社交距离与中景和全景一致;公共距离则大约在全景和大全景的镜头范围内。这种距离的表达是为了让我们和剧中的角色产生一种互动。

同样,剧中的角色在某些位置设计上也会考虑这种距离,这样可以让观众一目了然剧情发展中的人物关系。

亲密距离是指从贴身到距离对方半米左右。这种距离通常用来表达两者的爱恋或安慰。但是如果两个不熟知的人采用这种模式,则会产生敌视的感觉。当然,在公共场合采取这种距离通常会被认为是低级趣味。《挪威的森林》中木月和直子在水中相拥,渡边与直子的相恋、渡边与绿子都采用这种距离模式来表达两个人的感情。







私人距离大致是半米到一米半。在这样一臂之遥的距离,有必要的可以触摸对方。这种距离对朋友和熟人有效,通常不包括恋人或家人。《挪威的森林》中木月和渡边并排走在校园,以及直子与渡边在东京相遇散步时距离感可以透露两人正处于朋友关系。






社交距离大致从一米半到五米半。这种距离通常适合非个人事务以及非正式社交场合。而且这个距离通常在三人以上的圈子才有必要。在某些社交场合下,两个人采用亲密或私人距离在被视为无礼,因为这被理解为对其他人的疏远。《挪威的森林》中渡边与永泽的谈话可以视为社交距离,但是场景只有两个人。而木月、渡边和直子三人在田野中的画面很好解读。此时,木月与直子的亲密距离,木月和直子与渡边的社交距离可以很容易让人读懂三者的关系。





公共距离则是五米半之外。这种距离通常适用于大人物的出现。在这种空间内,只有大声说话和加大动作才能引起注意。

我们都知道,镜头越靠近被拍摄物,说明我们与之的交流也就越深,感情则越容易被感染,反之则减弱。卓别林则说过:“拍喜剧用全景,拍悲剧用特写。”因此,在卓别林的电影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其特点。书中以《城市之光》结尾处举例。当查理(卓别林)与盲女的一系列特写镜头,将两个人的情感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种令人惆怅的效果。






镜头往往是靠剧情决定的。虽然对于表达某些效果会有一些“规定好”的镜头可以被采用。可是,导演依然会有很大的自由度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镜头。

电影虽然可以从技术上分为很多环节,而且这些环节可以被流程化或产业化。但是,真正体现导演功力的是在这些看似标准的制作细节之上的个人创作。正是这些个人创作会让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类别不断前行。

我觉得分析电影其实有点马后炮的感觉。也就是说,虽然能够从书本上知晓许多制作电影的细节,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的拍过电影,这一切看起来都是纸上谈兵。所以,理论联系实践才是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有条件,我们应该尝试拿起镜头去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许这样对于认识电影会更有帮助。毕竟看别人的热闹,不如自己去制造热闹。

作者: lidaob    时间: 2011-12-5 20:38
回复 红企鹅 的帖子

毕竟看别人的热闹,不如自己去制造热闹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