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标题:
《钢的琴》:怀念逝去的工人阶级
[打印本页]
作者:
辛宇
时间:
2011-8-17 20:02
标题:
《钢的琴》:怀念逝去的工人阶级
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这一革命性的阶级随着社会变迁,地位也随之改变,然而,工人内心的坚定、果敢始终未变。《钢的琴》放在当下就是一部“歌颂”工人阶级的红色电影,它的时代背景是立足于“国企转型”的九十年代初期,这不是一个好的时代,以至于人们要去偷钢琴,却又会被受害者原谅而不追究责任,皆因大家都明白活着就不容易。
钢的琴,这真是绝妙的对主人公们的隐喻。
钢,钢铁者也,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内工业的最高代表者,大炼钢铁,赶超英美,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陈桂林一众工友放弃用木头,而选择钢铁作为钢琴的结构支架,看似是无奈之举,实际上带有一种“下岗再就业”的信念和意志。这种意志是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的最优秀品质。工人阶级不像农民和地主,土地近乎于世袭。工人也不可能是商人,很难出现富二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工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打造出来的,在中国,则是被体制和意识形态所禁锢住的。九十年代初,随着各种改革的深入,中央开始对工人阶级“背信弃义”,大批产业工人下岗,或让你提前退休,提样,或直接就辞退了,表面上是因为工厂倒闭了,被合并了,不开工了。但工人几十年被打造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却让他们在这乱流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琴,有弹性者。正因为这缩放有度,才得以产生有力清晰的音高。各种不同的音符按照有缘分的组合排列起来,就成了诱惑耳朵的旋律。《钢的琴》中各种歌曲之多甚至抢了正统歌舞片的风头。如果把片中的人物的言行比作一首歌曲,便会发现这并非一味追求“高大全”的工人歌曲,影片一开始展示的是这些人的小市民形象:为迎合客户吹奏各种歌曲的小乐队队长陈桂林;打麻将偷牌的王抗美;有抱负有想象但往往不切实际的汪工;还有靠贩卖厂里废铁的季哥。无法想象这一帮不成器的家伙能成大事,这不像拍十一罗汉或是速度与激情5,召集一大群“术业有专攻”就能“坐享其成”,这些人只不过是钢铁厂的工人,他们顶多就是按图纸老老实实干活,实际上钢琴的完成质量不是叙述的重点,重点就在于这些“乌合之众”竟能像“术业有专攻”的人一样联手打造了一台的钢琴。这是何等的精神。
这群无私的人为何要帮陈桂林打造一台钢琴呢?首先这只能发生在那个特定时期,无论是工人阶级还是小市民阶级,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联合起来做一件事情,更何况如果在没有社会转型这个时代背景下,这些人似乎应该在工厂里努力工作才是。然后,与其说他们是为了完陈桂林的心愿,不如说是弥补自己空缺已久的工人阶级的优越感。从汪工鼓动大家进行保卫烟囱的动员大会到最后所有人目送烟囱的最后一程,他们体验了自己在社会转型下最后的被消解和被遗忘。钢的琴犹如一次美好的会议,一张记载着辉煌的照片,它从废弃的工厂机器中缓缓升起的瞬间,便有着让人肃穆致敬的仪式感。
影片中的喜剧成分无需多讲,笑中带泪、悲喜交集是一部优秀喜剧应有的素质。电影通过合理的场景调度加上充满时代特质的“流行歌曲”,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国产电影。这让人想起了当年的《疯狂的石头》,其实《钢的琴》同样是疯狂的,人在大势转变的时候总会作出疯狂的举动。
作者:
说来话长
时间:
2011-8-19 20:28
这电影我看了,在55分钟左右的时候,俺看得好激动,都流泪了。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