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标题: 数字电影拍摄技巧(转) [打印本页]

作者: 二比一大    时间: 2010-12-16 15:18
标题: 数字电影拍摄技巧(转)
说起数字电影,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也很模糊,搞不清楚什么是数字电影,它跟普通的电影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已经接触过数字电影的人都不能很清楚的知道数字电影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样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很多人在不了解的时候盲目的拍摄,造成了很多问题和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我稍稍总结一下自己这几年接触数字电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做个参考,共同提高。
    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方式(即 “ 0” 和 “ 1” 方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数字电影画面通常有三种制作方式:一是计算机生成;二是用高清晰摄像机拍摄;三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现今的数字电影主要以高清晰摄像机拍摄为主,计算机生成为辅助手段。
    当今数字电影已经开始进入市场,慢慢的会走向成熟,这对每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都是件好事,因为我们可以花很少的钱看到更加清晰的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数字电影的制作流程说起了。一般的数字电影前期筹备工作和胶片电影没有本质区别,在筹备好后进入正式拍摄阶段,数字电影因为采用磁带记录的方式,所以成本小,不用一遍又一遍的走位等繁琐的确定工作,从而缩短了拍摄周期,节约了很多成本,最终落到每个观众的切身利益就是降低了票价。其次,在拍摄完成以后数字电影的素材要全部进入电脑进行剪辑 · 调色 · 特技 · 声音等后期处理,全部完成后出母版录像带。用母版录像带直接压制专用硬盘,这些硬盘就是到每个影院播放的拷贝了。由于全部都是数字处理,减少了物理性损耗,所以观众看到的都是最好质量的画面,不会像胶片电影那样,因保存不慎,会出现划痕或灰尘颗粒,影响欣赏效果。
    正因为数字电影除了记录方式和胶片不一样,其他的方面都很相似,所以绝对不能忽视一些细节技术。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前期拍摄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提到高清晰摄像机,大家在近年来可能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它的一些特性和优缺点还不像普通摄像机似的被大家所熟悉。其实,高清晰摄像机不单单是把拍摄的图像象素尺寸变大了,而且增加了图象的色彩宽容度,也就是我们在拍照片时说得感光伽马曲线。这使得在拍摄的时候,图象的亮部和暗部区域都增加了层次,尤其在暗部区域显得尤为突出。这个特点使得高清信号更加接近胶片图象的感觉。但是,在亮部区域,往往是人们忽略的地方,因为高清摄像机(如 sony F900 )在这区域虽然增加了宽容度,伽马曲线有所弯曲,但是它能表现的范围还是不容乐观。在我接触的几部片子里,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亮部曝光过度的现象,这在后期处理阶段是很难修改调整的,压暗亮部会出现大面积色块。所以我们经常说拍高清宁可拍暗了也不能拍太亮了。通过大家的尝试,基本上比较理想的曝光方式是,在正常人脸曝光的基础上降低半档到一档光圈,使得人脸和背景都能够在高清信号的宽容度范围内。这样可以保持整体画面的平均亮度合适。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改变的限制,比如在资金短缺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能灯光的数量不会太多,这就导致在拍一些需要大量补光的镜头时很难控制整体和局部曝光的统一。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在拍日内气氛的时候,尤其是人物的中近景别,由于在室内人脸一般较暗,透过窗户的光线有时很强,很难以控制。通常的做法是在窗外用各种手段遮蔽一部分亮度,在室内人脸再补上一定的光使得整体和局部保持平衡。但有时可能剧组租用的房间不适合遮蔽阳光,或者内景灯光不够。这时候拍摄出来的效果就是人脸曝光正常的情况下窗外的景物会曝光过量,导致严重的技术问题。通常比较简单也是国外摄影经常用的手段就是,在镜头前加一块高光柔光片,再控制一下景深稍微虚化背景,使得曝光过量的窗外部分模糊,产生一种光亮溢出的效果,这样对人物的突出也起到一定的镜头辅助作用。不过要注意的是整场镜头要风格统一协调,避免出现景深不一致,使人感觉人为修饰的痕迹。这种手段也适用于一些日外的拍摄,尤其是车内戏,现在都市题材大都含有一定车上戏,由于车内空间小,不好补光,人员很难控制,再加上行车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无能为力的,往往出问题最多的就在这种环节,所以要格外的注意,避免在车启动之初还在树下曝光正常,一开出去进入亮区,车窗外就曝光过量的问题。有时候人们会以为后期处理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后期很难精确地处理每一个细节,后期调色调光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使作品景上添花,而不是弥补损失。对于少量的曝光过量,可能后期还能够通过特技的技巧稍加修饰,但是如果整场戏都需要后期处理,势必会大大提高影片成本和周期。这样就丧失了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竞争的优势了。所以,对于这种可以避免的问题,因该在拍摄阶段尽量做到不出大问题,在没有曝光过量的情况下,后期对其做提高处理会达到一想不到的效果的。
    另外,有时候如果把图象拍的太暗了,虽然用电脑后期调色可以找回一些信息,但是数字信号对于信噪比是很敏感的,把暗部信息提亮会出现很多像雪花点的噪波信号(杂讯)。在我们用数码相机时,对黑暗环境拍照,也是经常遇到这种问题。这种提高亮度的方法虽说可以挽回一些画面信息,但是毕竟画面中的噪波信号会影响整体画面的美观,严重点说就是技术问题。所以暗部要能保证至少可以看清轮廓,不能黑死到什么也没有的地步。可能有些摄影师拍摄胶片电影时候习惯于拍的比较暗,比标准曝光低两三档光圈都敢拍,其实那是因为胶片洗印过程可以用光学方法提亮,不会产生噪波。这是高清摄像机发展到现在阶段的一个问题,不过如果加以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所以说,拍摄高清晰数字电影看起来比胶片电影简单,但是实际上由于成本和周期等限制,它对拍摄的要求反而更高更苛刻了。稍有不慎疏忽了,就会出现很难解决的情况。在今后的拍摄过程中,大家要多看回放,提前发现问题,往往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发现问题还可以补救,但如果到了后期再弥补,可能就显得有些无的放矢回天无术了。下次我再说说关于制作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多多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多多进行交流,提高技术水平,达到共同进步,使得我们中国的数字电影事业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
作者: admin2    时间: 2010-12-16 20:35
最近发现二比一大和 钟鸣这两位大哥真的很给力!那么实在的 帖子真的很让人感动,感谢两位伟大的 写手做出的 辛勤劳动!在这里小的给二位大哥跪安了!
作者: admin2    时间: 2010-12-17 11:02
我 也有 楼上的 同感,支持钟鸣灌水,也 同样支持二比一
作者: 钟鸽    时间: 2010-12-17 11:13
二比一大很牛逼!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