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里,陆焉识的女儿丹丹是个芭蕾舞演员。影片开始,丹丹的练功房里,观众看到很多快速旋转的身体,高高隆起的胸部,以及纤细而有力的大腿。这样的场景让对“文革”知之甚少的80、90后们,顿时感觉很文艺,也很神秘。
其实类似的经验我也有过。小时候我住部队大院。隔壁比我大四五岁那小子,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一把小提琴。整天杀鸡杀鸭,拉不成个调调。每天一大早,我都不用闹钟,一准儿会被他那撕心裂肺的屠宰场圆舞曲吓得从床上跳起来。后院的“渔霸”也是。打群架、偷东西、抢军帽,简直无恶不作。忽然有一天就放下了屠刀,跟人学起画油画来。
这档子事还有不少,不小心会给今天的人一个错觉,好像“文革”是一个盛产文青的年代。可是,就像“渔霸”他妈唠叨的那样,他不学文艺又能干啥?还不得像他哥姐一样,年龄一到,就得卷铺盖卷下乡插队修地球去。
那会儿是你没得选。现在你想跳芭蕾、当画家、当律师还是想搞原子弹,就看你高考选什么学校。那会儿可没门儿,身无一技之长,进不了文工团这类吃皇粮的单位,你就只能乖乖地去当知青。所以,那会儿我们院里文少、文青的可真不少,有拉琴的,画画的,吹圆号的,跳芭蕾的,还有在杂技团里顶坛子顶缸的。数我岁数小,刚上小学那会,也被少年宫文体队选去跳了几天舞。可韧带都还没拉开,“四人帮”就打倒了。
部队大院的孩子,似乎比一般老百姓路子更多一点。可以靠着家长的社会关系去部队当个兵啥的。那会有个词儿,把这种开后门批条子参军的官二代叫做“黑兵”。“黑”就是天黑的意思,趁天黑用卡车把人拉走。不整编,不军训,直接编入连队就成了新兵蛋子。当然,连队也不是一般的连队,不用到边防哨卡站岗放哨修铁路种大白菜,大多是留在大城市大机关当通勤兵、通信兵、司务兵、文艺兵这类好吃好喝、不脏也不累的活儿。
我们院里有个老姐,人长得漂亮,瘦长腿、高挑个。人送外号“大洋马”。唐山地震那年,跟一群小姐妹一起哭哭啼啼去当了“黑兵”。后来在部队文工团跳舞。和《归来》里的丹丹一样,从大群众一路跳到领舞。那年,中国跟越南打仗,她们随团到老山前线慰问演出。没想到晚上帐篷里被越南特种兵抹黑扔进一颗手榴弹。还好老姐没被炸死,只是伤了腰,不能再跳舞了,后来也不知所终。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现在年龄五六十岁上下的,哪个心里没有装着一箩筐?要说“文革”盛产文青,那还真不算假话。可那是一条没有路的路,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都说现在比那会儿好?你看《归来》,丹丹不跳舞了,就只能进厂当女工。要搁现在,你还可以上学、出国、做生意、当官儿、甚至给人当小三儿。路子多的是。
假如人生没得选,路就会越走越窄,或者难免走上绝路。所以“文革”那种文青,并不值得今天的人羡慕。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