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标题: 《海上钢琴师》——人生的名字 [打印本页]
作者: ywalude 时间: 2014-4-15 16:31
标题: 《海上钢琴师》——人生的名字
本帖最后由 ywalude 于 2014-4-15 17:26 编辑
题记:看完片之后我发现1900虽然没有名字,但却胜过了千万。他做的事情都是更愿意做的,而不是由于外在环境所逼迫他。而发自内心的去寻找自己的愿望,又是我们这一代被父母约束的人,所缺失的。我更想说的是我自己的一种感觉,只是这部影片让这种感觉影发的更深了。
、
那天,看完海上钢琴师后,心中涌动万千想法却无从下笔,脑子里铺满着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名字有时候只是个代号,就像“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打趣般说得那番话。“我可以叫这名字,他也可以叫这个名字,但把这个‘名字’摘除之后。‘我’又是谁?”
这些“混账话”,却真胜过了一些所谓的“大哲学”。我们受累于“名字”这个代号,一生都与它捆绑在了一起。久而久之,当别人称呼这个“代号”之后,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得应了声,“诶!”那么,当我们回答完之后我们又能有什么?
从小到大,学校里传授的知识犹如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的流入我的脑海中,形成了我头脑中记忆系统的一部分。逐渐的,我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定式,考虑问题时会先按照老师说述,父母所讲的是事物去先形成一种概念,再把这种概念去完善出来。然而,那究竟是不是我喜欢的?我已经不可能知道了,若我所喜欢的东西有百分之30是发自于我的内心的喜欢,而不是来源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像,那我便谢天谢地了。
看完影片之后,我会有一种空虚感,不是源自电影,而是对于自身的无奈。片中的“1900”既是一种代号又非“代号”。我觉得他是某些精神的集合体,是那种源于自然没有被其它人所玷污的一种纯粹。以至于当1900表现出精湛记忆的时候,不会有什么人愿意跑出来大声宣布:“看那!这都是我的功劳,是我栽培的他!”这样在我国现实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状态。
1900的心可以被随风起伏的海波所引导,但不能被海洋所淹没所吞噬。他一生都没有塔上岸。即使他有着才华横溢的本事,也只能孤芳自赏。可我却在他的演奏里看到一种满足感。不需要有人赞美,也不需要被世界去认可。他觉得这一切让自己很享受,他能真真实实的活着,这便足够了。
有时候,我时常渴望寻觅着自己生活的轨迹,却又无奈得发现它早已被许多外在的杂事所箍了起来。曾经在电视剧里一直看到父母说那些经典台词:“你要是上不了好的初中,就上不了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就找不了好的工作。”
是耶?非耶?
有个同学向我抱怨过他一直走在失败的路上,就如同他父母的“预言”那般,大学毕业后没了好结果。然后后悔自己没好好读书。
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这个同学。他当年选择专业的时候是那种被誉为“就业率极高”的某项理工科专业。当他拿到录取通知的时候,他激动高兴得在qq上疯狂了几天几夜,层出不穷的说说更新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他说,他终于对得起父母了。
塞文失马,焉知祸福。
他内心其实是更喜欢文科中的诗情画意,不过其父母却觉得文学毕竟只是些“奇淫杂学”。怕孩子将来得不到好的生计,便让孩子改了更容易找工作的学科。我同学勉强接受了,但在4年的生涯中却总是在课堂上魂不守舍,开始留恋于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最后不能自拔。
、
很明显,我们被一种社会规则所制约了。导致多数人无法看清自己的未来,更害怕现在的自己,最终在混沌的空间中迷失了自我。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面对未来的生活是混沌没有目标的。只能是盲目的走向未来,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一切化为虚无便是最后的归宿。
我很喜欢闭起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助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我感觉那时候我可以放空整个灵魂,让自己的心被曼妙的旋律所吞噬。1900所塑造的情感来源于自己的幻境之中。他可以没有名字,他的歌曲可以没有名字。因为那种由内而发的情感,便已是最好的代称了。
后记
摘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 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