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标题: 《风声》经不起对比的片 [打印本页]

作者: ywalude    时间: 2014-3-27 16:14
标题: 《风声》经不起对比的片


   风声作为中国难得一见的悬疑系列片子,有着众多的实力派演员。同时,又有人气作品的作者亲自操刀改编。它在剧情上本来便下了一番功夫。无论是人物刻画,心里描写或者是环境烘托,比起同时期的国产电影,它能给人带来一种新奇的感觉。然而,这种“优异”的味道却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品评。在一番比较之下,便会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
   
一.与原著相比较
      最大的败笔就是过早揭露谜底。这是悬疑片。导演在前面铺垫工夫作得十足十的前提下赛程过半就急于抖包袱。有嫌疑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这时还期待着让所有人都惨烈地不动声色地死去,让观众在一团迷雾中最后真相大白。可是他竟然就把谁是老鬼就那么轻轻松松地抖了出来。然后还莫名其妙地加了“老枪”这个人物。也许这是为了加戏,或者不甘心就这么让顾晓梦和吴志国当路人甲,担心浪费了周迅的苦情戏和张涵予的一脸正气。
  原著里老鬼想放出去的情报是真情报。因为被敌人截获,并且情报内容非常重要电影里是因为周迅送了假情报,觉得对不起同志,所以牺牲了自己。这两件事不能相提并论。顾晓梦是花了一架飞机的重额贿赂才得以被安插进司令部的一个小干 事。如此高昂的代价最终只换来了暗杀行动中一名同志的牺牲得以避免。我觉得这绝对是意气用事。这说明她缺乏一个深谋远虑的共产党员的素质,“你很重要,花 了这么大心血才安插下去的棋子,为了避免一次刺杀行动的失败就彻底断了这条线,我觉得顾晓梦的死不太值得。她留在司令部绝对比吴志国更有价值(因为吴根本 没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情报)。为了理想光荣地死和屈辱地活哪个更崇高。同志牺牲保全自己,自己也奋不顾身地去死还是眼睁睁看着同志的牺牲把指甲掐断可 脸上还神色如常哪个更让人震憾?不能因为周迅就得拍感情戏,不能因为她演技好就自动乱了阵脚。
   
二.与相似的其它电影相比
   《风声》这部电影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十分相似,本格味十足的推理气息扑面而来。
    但《风声》却没把握好这样一种节奏,剧情中的嫌疑人物死亡得过于迅速,这样的快节奏能使剧情紧凑,却吊不起观众的悬念。若是稍微拖一拖,让影片中布满悬念,似乎每一个人都充满着悬疑。然后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空里让剧情爆发到高潮,揭发出“老鬼”的真实身份,再来一个善恶大对决,岂不快哉?可惜到接近九十分钟时,周迅对李冰冰来了番真情 告白,我就知道春光乍泻了。当然最后肯定会通过人物对白把整个迷局明白无误的交待给观众,不然还不太适应推理片的中国观众会一头雾水的走出影院,这对电影 的口碑宣传犹为不利——果然张涵予承担起了这个职责,而最后的包袱在于:张本人就是周迅的上司“老枪”。
    整部《风声》看下来,其实主要还是在拿摩尔斯电码说事——这东西,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有些可惜。莫尔斯电码虽然是谍战片里常用的一种手段,但这里总是有这许多不靠谱的情节。如张涵予在半昏迷的情况下被送到医院,还能通过哼哼,哼出一段摩尔斯密码把情报传递出去。先不说当时张的体力状况,为何他就确定来的一定是自己人呢?这完全是一种孤注一掷的行为。相比于解谜类的电影来说,还有很多的纰漏。
   
三.国产电影的老习惯
       从对于原著的改编来看,其最大问题是主角到底是属于哪一种颜色。原著中的主角是国民党。而我党的人士成为了一种陪衬,在赶上了国庆60周年的情况之下,怎么能有如此之做法?于是在导演的再三思忖之下,改换了原著的主人公。
       原著中李宁玉是老鬼,在故事中占了重要的戏份。而且这种身份的配置也安排的合情合理。而电影中却换成了周迅的顾晓梦。上文便已陈述,导演在剧中为了重点照顾周迅和和张涵予而改动了戏份,使得剧情变得有些尴尬。
      在一番的布置安排之后,我党人员靠着不屈的意志,和一种大无畏的心理态势,终于完成了一次情报传递,完成了一项可歌可泣的行动。这种略带有一些思想感染性质的东西纯粹是因为在这个国度只允许一个声音,这也许也是导演的一种无奈。




欢迎光临 九分钟电影锦标赛 (http://www.showing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